九、感觉器官
单选题: 17多选题: 6总题量: 23
1
[单选题]
当受试者头部前倾30℃并围绕身体垂直轴向左旋转,开始时眼震颤的方向是(  )
A.
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B.
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C.
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D.
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E.
慢动相向右,然后停止眼震颤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睫状小带的放松可使(  )
A.
瞳孔缩小
B.
晶状体曲度增加
C.
晶状体曲度减少
D.
角膜曲度增加
E.
角膜曲度减少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在音频范围内,人耳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为(  )
A.
16~100Hz
B.
100~1000Hz
C.
1000~3000Hz
D.
4000~6000Hz
E.
7000~10000Hz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正常人,声波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
A.
外耳道→鼓膜→鼓室气体→蜗窗→内耳
B.
外耳道→鼓膜→听鼓链→前庭窗→内耳
C.
外耳道→鼓膜→听鼓链→蜗窗→内耳
D.
声波→颅骨→内耳
E.
外耳道→鼓室气体→前庭窗→内耳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远处物体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是(  )
A.
近视
B.
远视
C.
老视
D.
散光
E.
斜视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椭圆囊与球囊的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
A.
正角加速运动
B.
负角加速运动
C.
角匀速运动
D.
头部和躯干各方向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
E.
各方向的直线匀速运动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  )
A.
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
B.
任何频率的最大振动频率
C.
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
D.
某一频率的中等振动强度
E.
某一段频谱的量大振动强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对远视眼的叙述(  )
A.
眼球前后径过长
B.
晶状体弹性减弱
C.
可用凹透镜矫正
D.
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E.
可用凸透镜矫正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声波感受器是(  )
A.
球囊囊斑毛细胞
B.
椭圆囊囊斑毛细胞
C.
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
D.
耳蜗基底膜毛细胞
E.
耳石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
A.
枕叶皮质
B.
丘脑外侧膝状体
C.
中脑
D.
脑桥
E.
延髓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称为(  )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E.
正视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而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称为(  )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E.
正视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视近物时调节能力下降称为(  )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E.
正视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6米以外物体正好在视网膜上聚焦称为(  )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E.
正视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近视眼应佩带(  )
A.
凹透镜
B.
凸透镜
C.
圆柱透镜
D.
棱镜
E.
平面透镜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散光眼应佩带(  )
A.
凹透镜
B.
凸透镜
C.
圆柱透镜
D.
棱镜
E.
平面透镜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老视眼看近物时应佩带(  )
A.
凹透镜
B.
凸透镜
C.
圆柱透镜
D.
棱镜
E.
平面透镜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多选题]
在颅中窝内可见(  )
A.
内耳门
B.
破裂孔
C.
棘孔
D.
眶上裂
E.
颈静脉孔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多选题]
前庭器官可感受(  )
A.
旋转运动
B.
直线加速运动
C.
直线等速运动
D.
直线减速运动
E.
头部位置的变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多选题]
视锥细胞的特征有(  )
A.
主要分布在中央凹处,
B.
含有视紫红质
C.
具有辨色能力
D.
感受暗光刺激
E.
与近视形成有关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多选题]
关于视杆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  )
A.
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
B.
感觉阈较高
C.
主要感受弱光,在昏暗处看东西起主要作用
D.
对光的敏感性不高
E.
不能区别颜色和形状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多选题]
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的意义是(  )
A.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B.
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C.
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D.
使入眼的光线提前聚集
E.
增加眼的总折光能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多选题]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
A.
晶状体变凸
B.
瞳孔缩小
C.
视轴会聚
D.
睫状肌收缩
E.
悬韧带松驰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17题)
多选题(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