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化学教学设计原理
单选题: 8简答题: 9总题量: 17
1
[单选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A.
设计化学作业
B.
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C.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D.
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
A.
各自孤立地设计
B.
先孤立设计、再整合
C.
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
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某化学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想,驱动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
A.
认识结构教学理论
B.
多元智能理论
C.
最优教学理论
D.
先行组织者理论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
A.
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B.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C.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D.
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的编排都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如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样编排的目的是(  )。
A.
适应学生的生理发育规律
B.
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C.
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
D.
符合学科历史发展的顺序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在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
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
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
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
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
①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②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
③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④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
⑤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B.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C.
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
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9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未作答
2、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未作答
10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某化学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改革中提倡的“采取生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在教材中设置了多样化的栏目,如“思考与交流”“讨论”“实践活动”等活动性栏目,“资料卡片”“学与问”“科学视野”等资料性栏目,以及“方法导引”“想一想”等指导性栏目。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你认为化学教材设置多样化的栏目,其功能有哪些?

未作答
2、

请以“讨论”栏目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教材中的该栏目进行教学?

未作答
11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学科主题是具有共同学科属性的一类化学知识的整体,因而具有相对完整性,能够形成一个从基本概念到核心概念再到学科大概念的相对完整的体系结构。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树立“整体观”,应围绕化学学科主题来确定其素养发展的价值,而不应只局限于“局部”(如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标签式”的所谓“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以“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主题为例说明这一主题素养发展设计。

未作答
2、

“典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主题的素养发展价值有哪些?

未作答
12
[简答题]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课堂教学片段。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氯气的性质,接下来我们学习氯离子的检验. 【板书】氯离子(Cl-)的检验。 【提问】氯离子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检验呢? 【学生1】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 【学生2】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之后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老师】哪位同学说的正确呢?我们请他们陈述一下各自的理由,请设计方案。证明推断, 【学生实验】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 表2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

【老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验证了学生2的方法是正确的。并解释氯离子和硝酸银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根和硝酸银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碳酸银可以溶解,而氯化银不溶解。从而证明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可以排除干扰离子碳酸根。 【老师】我们都知道自来水里面有消毒剂,含有氯离子,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蒸馏水和自来水对比,检验一下自来水中的氯离子。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针对该案例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请给出你的评价和建议。

未作答
2、

根据该教师的教学流程,说明其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构建、能力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个方面,任选3个方面给予回答。)

未作答
3、

简述该教学案例中老师如何达成“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

未作答
13
[简答题]

  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物质的量”教学的导入情境:分别取20g黄豆、绿豆和大米,请同学(2人或4人一组)数这些豆子、米各有多少粒。要求:最短时间内准确地数出来。

  颗粒越小,数目越多,数起来越困难,同学们为了快而准确地数,就自然地会将它们分成堆,一堆一堆的来计量。

  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比豆子、米小得多的粒子,当我们要对它们计量时,更需要一堆一堆的进行,这样一个“堆量”就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为什么需要精心创设导入新课?

未作答
2、

请分析该情境创设的特点。

未作答
14
[简答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导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案自学、小组展示】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自学阅读。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

【交流与反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的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关于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最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现象。

【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该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

未作答
2、

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

未作答
3、

谈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未作答
15
[简答题]

案例:

【胶体的课堂导入】教师上课用PPT展示图片,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等,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吗?这些物质是怎么形成的吗?”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觉得特别有意思.已经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教师接着说:“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胶体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上面的那些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

【原电池的课堂导入】教师说:“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纳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

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和其他船只相撞了,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腐蚀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和船上所装的货物——精铜矿砂有关。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什么是课堂导入?

未作答
2、

教师课堂行为中,对课堂导入有何要求?

未作答
3、

现代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人类型主要有哪些?材料中的老师分别采用的是哪种导入类型?

未作答
16
[简答题]

案例:

某教师在讲解“甲烷的取代反应”时,基本上按下列几步讲述:

第一步,导入:刚才我们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燃烧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甲烷的一种特殊反应——取代反应。

第二步,实验: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过程,自己做了一遍实验,然后让学生大概看了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三步,讲解:教师照着教材上口述一遍取代反应的概念。紧接着按照教案中准备的例题,解题步骤口述、照抄给学生,完成例题教学。

第四步,练习:让全部学生做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

第五步,小结:教师把本节内容重复性地做了一个小结。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用新课程理念对本节课的课堂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未作答
2、

针对现行化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

未作答
17
[简答题]

阅读下来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2》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2》第三章第二节有关“乙烯”的片段:

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存在,使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均能反应

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且伴有黑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氧化,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中,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液体。

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乙烯不仅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H2、HCl、Cl2、H2O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你能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乙烯与水反应:

由乙烯之间的相互加成可以得到聚乙烯,聚乙烯制品在现代生活中用途很广。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写出本课的三维目标。

未作答
2、

写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未作答
3、

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8题)
简答题(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