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公司是一家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该企业的涂装车间为独立设置的联合厂房,由5个主跨和1个辅跨组成。主跨内主要进行除锈、打磨、上漆、干燥。辅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变配电室。
涂装车间有员工125人,其中80人为来自D公司的劳务人员,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制定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工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防火防爆、劳保用品、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尘毒点监测。
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采用超声波除油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采用红丹防锈作底漆、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
涂装车间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并采取了防爆设计,有通风除尘设施和完善的避雷系统,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喷涂底漆和面漆的作业场所为封闭空间,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测。
辨识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指出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简述J公司对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指出涂装车间厂房入口处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其提示的内容。
E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E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11月5日,甲找E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 kN·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有“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量8 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
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尾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指出E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提出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F热电厂2×300 MW扩建工程的燃煤输送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和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 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带式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500 m3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
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进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F厂调节水系统有1个储存为12 t的液氨储罐。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 “水一氢一氨”方式,氨气由直径100 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中。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 MPa、容积10m3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 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75 MPa。
F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F厂在厂区内设立了1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m3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 kg/m3。
受F厂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E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F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G发电厂有2×1000 MW机组,厂房占地面积为100×300 m2,燃煤由码头卸下后,经皮带引桥由带式输送机输送到储煤场,再经带式输送机送到磨粉机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煤粉燃烧后的烟气经除尘系统进入脱硫脱硝系统,脱硫脱硝工艺需用液氨、盐酸和氢氧化钠等。
G发电厂有容积为1000 m3的助燃柴油储罐2个,储存的柴油密度为820 kg/m3。闪点为60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一氢一氢。氢气以2.0 MPa压力、经直径100 mm管道输送到发电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 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75 MPa。
G发电厂现存原材料有:燃煤30×104 t,柴油1200 t,浓度大于99%的液氨16 t,盐酸42 t,氢氧化钠41 t,压力为15 MPa的氮气20×40L,压力为3.2 MPa的氢气7×10 m3。为确保安全生产,G发电厂于2012年7月16日至20日进行了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发现:在储煤场堆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G发电厂厂长责成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指出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指出G发电厂现存材料中的化学品及其类别。
说明G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漏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2011年8月5日,H炼油企业污水车间要将污水提升泵房隔油池中的污水抽到集水池中。污水车间主任甲在安排抽水作业时,因抽水用潜水泵要临时用电,于是联系电工班派电工到污水提升泵房拉临时电缆,并按要求申办了临时用电许可。
5日15时,电工班安排2名电工到污水提升泵房为潜水泵接电,污水车间在未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未制定具体作业方案的情况下,安排乙、丙、丁、戊将2台潜水泵下到隔油池内,并启动潜水泵开始抽水。
6日9时,乙、丙、丁、戊继续进行抽水作业,10时污水车间主任甲到作业现场检查,发现使用刀闸式开关和明接线,但未向乙、丙、丁、戊指出现场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只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后就离开了现场。11时20分,乙等发现2台潜水泵出水管不出水,遂拉下了刀闸式开关去吃午饭。
6日13时,当地气温达到35 ℃,乙等吃完饭后,到抽水作业现场准备继续抽水作业,乙合上潜水泵的刀闸式开关后,发现潜水泵还是不工作,于是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油池中往上提,由于电缆受力,且未拉下刀闸式开关,导致电缆与潜水泵连接线松动脱落,形成电火花,引爆隔油池中的混合气体。爆炸引起大火,消防队接警赶到后将大火扑灭。
该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的乙、丙、丁、戊当场死亡,污水提升泵房严重损毁。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抽水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
指出该起事故中作业现场存在的违章行为。
分析该起事故的成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简述以上场景中抽水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
K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小时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设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K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该起事故情况如下: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K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车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和橡胶鞋,手接触到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油污,甲手部烧伤。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道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 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计算K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提出K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L印刷企业是重点防火单位,工程占地面积23000 m2,员工1200人,设有安全生产管理科并配备了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车间有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L印刷企业厂区主要设施和设备有: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彩印、油墨调配、维修等车间;原料库、油墨库、化工库、废料库;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空压机房、燃气锅炉房、消防监控室;5 t桥式起重机8台、叉车15辆、电瓶车20辆及电瓶车充电室。企业内10 kV变配电站配置2台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有柴油发电机1台;在厂区西南角有柴油罐区1个,罐区内有供发电机使用的10 t柴油储罐1座;空压机房有供气量为20 m3/min的空气压缩机3台;锅炉房有蒸发量20 t/h的燃气锅炉1台。
油墨调配车间用水性油墨、乙酸乙酯、丙酮、酒精等原料,为其他车间调配、提供不同的油墨。
维修车间有车床3台、钻床8台、铣床3台、电焊机6台、砂轮机3台及氧气瓶、乙炔气瓶等。
原料库储存纸500 t,油墨库储存各类油墨30 t,化工库储存稀料20 t、丙酮5 t、乙酸乙酯10 t、酒精8 t,废料库存放压坨打包后的废纸25 t。
2013年7月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中,发现废料库房存在坍塌危险。为确保安全,采取了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监测检查、控制人员进入等临时性措施,并制定了拆除重建方案,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整改。
指出L印刷企业的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出L印刷企业应取得的安全检测报告的类别。
指出L印刷企业内必须使用防爆电器的场所。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编制L印刷企业废料库房坍塌隐患治理的简要方案。
M集团公司拥有长距离轻质原油输运管道(简称Ⅱ号管道),公司下属的H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日常巡检维护,公司下属的Ⅰ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现场抢险堵漏及其他应急处置。 Ⅱ号管道路经由G市的海港居民生活区(简称海港区)。2013年12月2日19时,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港大十字路口附近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到港大路路面。再从港大路的污水井流入港海下水道。
港海下水道是G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生活污水输运至G市的二污水处理厂。
当日21时许,H分公司向G市海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M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了 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原油泄漏情况。同时,H分公司开展泄漏点分析、泄漏量估算和泄漏原油流淌范围的勘察。初步确认,泄漏点在港海下水道与Ⅱ号管道交叉点的上方,泄漏原油已沿港大路流淌约70 m,并有大量原油流入港海下水道。为控制原油泄漏,H分公司通知Ⅰ分公司进行现场抢险堵漏。Ⅰ分公司抢险人员和装备于3日5时到达泄漏现场,并组成现场抢修组,由甲任组长。甲带领技术人员乙、丙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Ⅱ号管道泄漏部位上有0.4 m厚的水泥盖板,必须用工程机械先将水泥盖板凿碎、拖离,才能确认泄漏点,并进行后续抢修堵漏。甲调来液压破碎锤,准备进场施工。
海港区的部分晨练居民闻到油气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部分人员到抢修地点围观。一些通过港大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抢修现场交通受阻,也挤到现场观望。
3日7时30分,甲下令工程破碎机械进入抢修点作业,液压破碎锤开始敲砸水泥盖板,施工5 min后突然发生爆炸,随后施工点周围港海下水道内多处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组确认,此次爆炸事故第一起爆点在液压破碎锤周边0.5 m范围内。
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
指出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
简要说明M集团公司为确保 Ⅱ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N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N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N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 m3/h。热电站有:3台130 t/h燃煤锅炉,1套12 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 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 ℃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 t/h,蒸汽在管道中的压力为3.7 MPa。
N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N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I、 Ⅱ在2010年1月检查时已经发现。重大事故隐患I未整改的原因是N厂的甲车间认为是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N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N厂出整改资金。
指出N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指出N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确定重大事故隐患I、 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P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企业。
2011年,P公司有员工780人,其中含安全管理人员3人和L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人员150人,2011年度,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其中:一起事故由L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违章造成,导致1名劳务派遣人员轻伤。
P公司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原料采购运输、分拣清洗、浸泡灭酶、冷却器、布料、蒸制、速冻、包装和冷藏等。主要原料及辅料有: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水、天然气、液氨、柴油、食品添加剂等。
P公司主要建(构)筑物有:综合办公楼、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冷库、配送库、车库、锅炉房、变电所等。主要设备设施有:冷藏冷冻车20台、货车50台、叉车20台、冷库设施(制冷剂为液氨)1套、10 t/h燃气(天然气)蒸汽锅炉2台、电梯2部、2000 kVA的干式变压器2台、分拣设备1套、加工设备1套,以及包装物生产设备及热力、制冷管网等。
P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以书面形式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告知。
计算P公司2011年度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列出P公司主要设备中的特种设备。
辨识P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指出L劳务公司派遣人员违章事故的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理由。
列出P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属于综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Q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油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Q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Q公司现有:60 x 104t立筒仓1组,10 x 104 t平房仓1组,10 x 104 t食用植物油罐1组,5 x 104 t泊位2个,铁路专用线2条,500 t/h吸粮机2台,100 t/h出仓散粮输送线2条,100 t/h进出油输送管道2条,码头起重机(额定起重5 t或5 t以上)3台,电梯5部,叉车20辆,1000 kVA变压器3台,10 t/h燃气锅炉2台,储存磷化铝等储粮化学药剂的药品库1座,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各50个,氮气钢瓶45个。
Q公司粮油进出流程为:接卸船舶、火车、汽车上粮油,通过粮食输送系统进入立筒仓或平房仓,通过油料输送系统进入植物油罐;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相应系统装船舶、火车、汽车。为防止储存的粮食生虫,采用固定环流熏蒸系统,使用瓶装二氧化碳气体和瓶装磷化氢气体,对立筒仓进行熏蒸;采用人工投放磷化铝药片,对平房仓进行常规熏蒸。充入纯度为98%的氮气,对植物油罐进行气调储藏。2013年5月18日,Q公司发生1起未遂事故。该起事故过程为:8时作业人员在平房仓储区域向集装箱装散粮时,有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带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未造成伤害。 Q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门安全生管理部门。在2013年5月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立筒进出仓系统的电气设备老化,存在粉尘爆炸隐患。检查还发现了立筒仓区域其他3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简述此次未遂事故报告的内容。
列出Q公司主要特种设备。
简述Q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提出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
简述Q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R市地铁1号线由该市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该市K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承揽了第3标段的施工任务。该标段包括:采用明挖法施工的304地铁车站1座,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长4.5km的401隧道1条。
R市位于暖温带,夏季潮湿多雨,极端最高温度42 ℃。工程地质勘察结果显示,第3标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401隧道工程需穿越耕土层、砂质黏性土层、含水的砂砾岩层,并穿越1条宽50 m的季节性河流;304地铁车站开挖工程周边为居民区,人口密集,明挖法施工需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噪声和粉尘飞扬,并监控周边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K建筑公司对第3标段施工开展了安全评价。
R市轨道交通公司与K建筑公司于2014年5月1日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2年,K建筑公司将第3标段进行了分包,其中304地铁车站由 I 公司中标。I 公司组建了由甲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部,项目部管理人员共25人,于6月2日进行了现场开工仪式。
304地铁车站基坑深度35 m,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进行车站底板垫层、防水层的施工。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模板支架最大高度为7 m。施工现场设置了两个钢筋加工区和一个木材加工区。在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及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包括:门式起重机1台、混凝土泵2台、塔式起重机2台、履带式挖掘机2台、排土运输车辆6辆。施工用混凝土由R市M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辨识3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简述K建筑公司对I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简述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指出30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A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 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A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A企业建有1000 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A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火灾分类》(GB/T 4968),如果A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 )。
A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 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A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A企业建有1000 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A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A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
A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 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A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A企业建有1000 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A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类事故类别为( )。
A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 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A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A企业建有1000 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A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A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有( )。
A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 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A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A企业建有1000 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A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 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148号),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从业人员易罹患的职业病为( )。
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 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载货汽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的检查验收,B汽车制造厂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
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 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涂装车间具有其特定的微小气候,针对微小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 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在涂装车间或其入口的显著位置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包括( )。
B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 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涂装车间应采用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