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3部分
多选题: 30总题量: 30
1
[多选题]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多选题]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这段话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B.
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C.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D.
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多选题]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牛顿力学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运动的尺子会缩短,运动的时钟会变慢。根据 相对论的公式,尺子的长度在不同的运动着的物质体系中是不一样的,它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 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缩短,运动的速度越快,长度就变得越短。这说明
A.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C.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观察的结果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多选题]
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前者肯定绝对运动,后者否定相对静止
C.
前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
前者否定绝对运动,后者肯定相对静止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多选题]
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从中分化出多样化的特别是更高级的事物和运动形式。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即
A.
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
B.
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
C.
从必然王国中分化出自由王国
D.
从现实世界中分化出虚拟世界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多选题]
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当地凭借技术创新,把大片的沙荒地改造成了高效农田。土地 由坏变好,源于陕西省在沙漠治理上的技术创新。研究人员发现,毛乌素沙漠中含有大量的砒 砂岩和沙子,这两种物质只要比例调配得当,就能改造好沙荒地。沙荒地改造的成功说明
A.
合理改造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B.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D.
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多选题]
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 律借以实现的形式。”在人类历史领域,“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 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关于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图和愿望而存在并发生作用
B.
规律既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
C.
在历史上发生作用的规律现实中也必然起作用
D.
规律的必然性要通过具体的条件才能发生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多选题]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很多看上去专属于人类的领域,正在经受智能化大潮不间断的冲刷、侵蚀和淘洗,绘画也不例外。近年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绘画程序创作水准的快速提升。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美术比赛中,一位游戏设计师通过人工智能绘画工具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剧院》,参加了数字艺术单元的竞赛,获得第一名,在插画圈引起热议。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专业级绘画作品,这说明
A.
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地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B.
艺术是特殊的精神生产,人工智能已经真正具有人的意识
C.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D.
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多选题]
建立在大数据与不断升级的各种算法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当代人类生活。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程序化任务的执行 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超出人类所能,但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 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这是因为
A.
人工智能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B.
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C.
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D.
人工智能无法对思维运行机制进行模仿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多选题]
防灾减灾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农业灌溉等原因,甘肃黑方台地 区频繁发生滑坡灾害。为此,长安大学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在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 设了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该设备能实时捕捉到毫米级的滑坡位移变化,同时得益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成功,该监测精度也进一步提高,通过对高精度的滑坡位移监测序列 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滑坡的运动状态,进而分析出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从而发出准确预警。 2021年1月27日,在收到滑坡红色预警信息后,当地政府组织民众避险。6小时后,一起体积 近10万方的黄土滑坡发生,由于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B.
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
C.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D.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多选题]
门捷列夫根据自然界存在的元素的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制定了一个元素周期表,预测了大 量元素的存在。但是当时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许多位置是空缺的,已知元素并不能占满周期表 的所有位置。一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使得许多自然元素没有被发现,二是因为可能一些元素 在自然界不能存在或者不能大量存在。1937年,劳伦斯在回旋加速器中,用含有1个质子的笊 原子核去“轰击” 42号元素——钥,结果制得了第43号新元素。这个新元素被命名为“碍”, 希腊文的原意是“人工制造的”。以上材料说明
A.
只有经历逻辑推导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B.
意识的能动作用通过实践来实现
C.
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多选题]
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 成的网链结构。在专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当今社会,一个企业的外部可能存在着与企业相关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等在内的庞大供需网络。在 这个网络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近几年席卷汽车、 通讯、家电等多个制造行业的“芯片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C.
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D.
偶然要通过必然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多选题]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各要素,既有各自内在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又与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响。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个环节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乃至影响生态系统全局。这一材料说明
A.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B.
面对系统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C.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只有通过人这一中介才能实现
D.
人类改造自然的任何行为都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多选题]
运动员在空中腾跃翻转,与身后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的高炉相映成趣。激情的冰雪运动与浓郁工业风融为一体,工厂旧址“变身”冬奥赛场。借着冬奥筹办的机会,首钢工业园实现由火到冰的华丽转变。原料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精煤车间成为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滑雪大跳台在冷却塔旁拔地而起……这样的巧妙设计既能满足冬奥会的比赛要求,赋予首钢新的意义,又能保留工业遗址的完整性。工厂旧址“变身”冬奥赛场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
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C.
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会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融合推动社会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多选题]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多选题]
辩证法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 的理由”。这句话
A.
否认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B.
肯定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承认事物在它自己的时间和条件下存在的历史正当性
D.
肯定保守主义是正确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多选题]
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多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黑龙江“多轮驱动”,“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加速转化。在黑河市寒区试车高新技术产业园,“黑河全季节测试基地项目”施工正酣。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业界领先的低温反季节汽车测试基地。据统计,上个冰雪季,试车经济为当地直接创造收入1.7亿元,间接带动服务收入4.3亿元。从“冷资源”里挖掘“热产业”,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B.
联系具有条件性,经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C.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价值具有多维性,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多选题]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遡差如由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多选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有人担心外资的大量涌入会对一些国产品牌实力较 弱的行业带来冲击,但也有人认为高水平的外资进入中国会产生“饑鱼效应”,倒逼国产品牌加 速提升竞争力。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随着特斯拉落户上海并国产化,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 牌如比亚迪、蔚来等迅速成长,也推出了较高竞争力的产品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长期 来看,这种良性竞争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A.
斗争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获得发展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D.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多选题]
在互联网公司的合并重组潮中,从优酷土豆、滴滴快的的合并,到58同城战略入股卷集网,都诠释了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解决矛盾的形式有
A.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B.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C.
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
D.
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多选题]
先试点再推广,是我们推进改革的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基层、在个别地区 试点,有利于取得经验、规避风险,也有利于科学决策。以上海浦东为例,30多年来,浦东敢 闯敢试、先行先试,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 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如今,自由贸易区等试点成果已经成功 推广到全国各地。“先试点再推广”说明
A.
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共性
B.
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
C.
在个别之中存在着一般
D.
规律因人们的意图和愿望而存在并发生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多选题]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的这句话表述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二者的对立统一表现在
A.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B.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C.
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D.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多选题]
据媒体爆料,日前某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中,笔试、面试均为第一的硕士却被人社局拒录,理由 令人哭笑不得:报考者所学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但不是招聘要 求的“中国语言文学”,“差一个字都不行”。此前在山西省吕梁市的事业单位招聘中也出现过 “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的笑话。“白马非马”式招聘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从哲学上讲,“白马非 马”式招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多选题]
2022年夏天,重庆市北碲、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灭火第一线,消防官兵除了使用传统的水枪扑火,还在关键时刻使用了“以火灭火”的特殊方法,最终成功扑灭了明火。“以火灭火”的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燃火头(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是控制大面积、高能量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看似违反常理的“以火灭火”却能产生奇效,这一事例说明
A.
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改变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使之成为人化的自然
B.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C.
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D.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原则的界限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多选题]
钱学森曾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 正确结果的高座”。宽容失败,才能鼓励探索、激励成功,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活力。当然,失败的背后,应该是遵循客观规律,付出了艰苦劳动,留下了经验教训,更是把失败转化为再努力的铺路石,由此才能永葆创新激情,继续攀登科学高峰。以上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A.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B.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C.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真理转化
D.
事物内部否定的方面始终处于支配的地位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多选题]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下列选项中与老子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似 的是
A.
“不积跣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C.
“掌握火候” “过犹不及”
D.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多选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它们的关系是
A.
髭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D.
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多选题]
恩格斯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这说明
A.
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B.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
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D.
考察璽是认识质的前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深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多选题]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党要“准备吃亏",强调“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告诫全党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
要坚持“两点论”,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忽视不利的一面
B.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事物的发展永远控制在量变的范围内
C.
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
D.
要认清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自觉把握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