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部分
单选题: 21多选题: 9总题量: 30
1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
A.
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
A.
社会主义经济
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以下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
A.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B.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C.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D.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1950年至1953年春,土改在新解放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相比,这次土改在政策上的一个大的变化是
A.
由对富农征收多余的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B.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
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
由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A.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
D.
抗美援朝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方针的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真正不结盟”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10月结束。这一运动旨在
A.
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B.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
C.
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
A.
民族资产阶级不再具有两面性
B.
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最危险的敌人
C.
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
D.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及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以下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在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形式是
A.
农业互助组
B.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
农业初级社
D.
全行业公私合营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以下不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的是
A.
加工订货
B.
统购包销
C.
经销代销
D.
统购统销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其中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
A.
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
是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的企业
C.
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D.
是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开幕。9月28日,会议在完成预定的议程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中国
A.
国体的正式确立
B.
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C.
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
D.
国家结构形式的正式确立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中期计划,是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工业化主体任务的重要步骤。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一五”计划确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突出的核心要点是集中主要力量
A.
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
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C.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D.
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B.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
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提出的方针是
A.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1961年1月,中共召开八届九中全会。全会决定了从1961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这是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的重大转变。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C.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多选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B.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D.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多选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28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宜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B.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C.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D.
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考验。这些严重的困难和紧迫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能不能
A.
保卫住革命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
经受住全国执政的新考验,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多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五种经济成分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是
A.
个体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多选题]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
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B.
有力地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分对帝国主义曾经存在恐惧和幻想的人也由此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
D.
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此再也不敢干涉中国的内政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多选题]
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为了配合“三反”运动,1952年年初,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五反”运动
A.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
B.
初步改变了私营企业的性质
C.
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多选题]
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经济成分包括
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以下属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表现的有
A.
在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的运动
B.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C.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D.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多选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是
A.
党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治条件的新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
B.
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及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
C.
符合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规律的
D.
解决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矛盾的需要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
多选题(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