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辩证唯物论
单选题: 18多选题: 18总题量: 36
1
[单选题]
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者,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是指
A.
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B.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C.
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D.
把客观事物看作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区分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在上海举办的 20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新一代的服务型机器人除了迎宾、跳舞、送咖啡,还能打扫卫生、唱京剧、核酸采样,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机器人能力认知。在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阅卷、背诵、在线口语评测等提升了教育行业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在医疗领域,AI辅助问诊、AI辅助数据分析抗疫信息、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等技术开始具体应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人工智能虽然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
A.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泛,将取代人类意识
B.
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没有人类意识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C.
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活动,但在任何方面不可能都超过人脑的功能
D.
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智能水平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实现像人类一样的认知方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通过互联网,有人发起“超能力”的培训课程,教授学员利用“本我的意念”来移动物体的位置,甚至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这是信奉
A.
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
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与哲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B.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
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对概念下定义的方式通常有很多种,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物质的属性进行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其他哲学派别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鲜明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A.
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人比动物有着更好的记忆力
C.
观念的作用不能忽略
D.
人的劳动过程就是意识的过程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当“新视野”号穿越漫无边际的孤寂与黑暗,把冥王星的清晰照片传回地球,似乎所有清澈的眼睛,都把目光投向深不可测的鸿蒙太空。沸腾在人们心里的,不仅是对天文的好奇,更有一种难言的感动。最遥远的行星,在人们心里引起最切近的感动。如网友所言,这是无可救药的泪点,若宇宙浪漫,便感动何妨?下列对于“感动”判断正确的是
A.
人脑是“感动”的源泉
B.
“感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
“感动”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
“感动”是对浪漫宇宙的直观反映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一直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3D街头地画可看作这一艺术逻辑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和延伸。所谓3D街头地画,顾名思义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景物立体、细腻、逼真,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虽然画是二维的,只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但人脑能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表明
A.
空间具有三维性
B.
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
C.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D.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的。时空是
A.
运动着的物质的特殊状态
B.
运动着的物质的普遍状态
C.
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D.
运动着的物质的观念形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中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古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
A.
时间的客观性
B.
时间的绝对性
C.
时间的一维性
D.
时间的无限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1972年,物理学家约瑟夫•黑费勒(Joseph Hafele)设计了一个实验,把钙原子钟装进喷气式客机里进行环球飞行。这个实验证明,当飞机上的乘客回家时,他们要比其他同龄人年轻“一个微乎其微但可以测量的瞬间”。这说明,时间具有
A.
客观性
B.
相对性
C.
有限性
D.
—维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段话说明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气温升高对人类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除极端天气频发、两极冰川加速融化等环境问题外,大多数研究认为,在当前的气温水平下,假如气温进一步升高,全球整体经济生产力将有所下降。据法国央行研究,2060年全球GDP或因全球气温升高相对降低2.5%,到2100年这一相对降幅将扩大为12%。这表明
A.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气温升高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主要取决于能否控制气温升高
D.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云南省地处我国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虽然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但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居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制定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
A.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D.
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多选题]
唯心主义观点的产生有其认识上的原因,列宁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种观点说明唯心主义哲学
A.
伴随人类认识始终
B.
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C.
在出现唯物主义之后,就会自动消失
D.
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多选题]
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低频准周期振荡,是一种在射线双星中普遍存在的时变现象,表现为光变曲线上出现类似周期性但是并非精确周期性的调制信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利用慧眼卫星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的能段发现了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低频准周期振荡现象,对千研究黑洞附近的广义相对论效应、物质动力学过程和辐射机制等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发现表明
A.
世界是物质的,但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B.
整个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C.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D.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有限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多选题]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句话表明
A.
物质就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
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混为一谈
C.
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
D.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多选题]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物质也不能代替意识
C.
意识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多选题]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表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
A.
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
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
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多选题]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其雄性叫“凤”,雌性叫“凰”,总称叫“凤”或“凤凰”。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由此可见,人们头脑中的凤凰观念是
A.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B.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性反映
C.
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D.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多选题]
2016年3月,谷歌“阿尔法狗”与李世石上演人机五番棋大战。最终,李世石以四负一胜的结局输给了 “阿尔法狗”。人工智能在棋盘上战胜人类,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A.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
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D.
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了自己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多选题]
人是追求意义的智慧生物,因此有自己的价值观。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没有价值观,终究只能是人的工具,而不可能超越人类。人工智能之所以不能取代或者超越人类智能,是因为人工智能
A.
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B.
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C.
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D.
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多选题]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
劳动使人在改造世界时充满了创造性
D.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多选题]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他的学生反驳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A.
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B.
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前者肯定相对静止
D.
后者否定绝对运动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多选题]
“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表明
A.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B.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C.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D.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才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
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B.
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C.
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D.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多选题]
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近些年,科学家们终千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 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表明
A.
事物的规律只有被人们认识到了,才能发挥作用
B.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C.
人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D.
人可以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多选题]
科学家在海边考察,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滩上的一个洞穴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这时一只在空中盘旋的海鸟发现了它,便冲了下来,小海龟急忙掉头往回爬。科学家见状,顿生恻隐之心,决定帮小海龟一把,把它放到海里去。正当科学家为自己的“义举”沾沾自喜时,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洞穴里别的小海龟见爬出去的那只小海龟没有回来,以为外面是安全的,纷纷往外爬,这立即引来了一大群海鸟,它们不断冲下来,享用着丰盛的美餐。实际上,第一只爬出来的小海龟是出来探路的哨兵,一旦有危险就回去报信。科学家出于好心帮了这只小海龟,却害惨了整窝海龟。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
A.
认识和把握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
一切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都是自发的
C.
人的活动一定受规律的制约
D.
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多选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
A.
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生活
B.
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
把认识看成直观被动的反映
D.
用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多选题]
列宁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A.
人依赖于自然界,所以人类社会也依赖于自然界
B.
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物质性的活动
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人的精神活动只不过是人脑物质的分泌物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多选题]
在北方,冬天气候寒冷,从环境条件上来说不利于蔬菜的生长,露天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肯定会失败。但是,人们盖起了温室,创造了局部温暖的环境,就可以在冬天种菜了。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A.
认识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前提
B.
规律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
C.
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D.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多选题]
“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则结果不同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