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唯物辩证法
单选题: 21多选题: 15总题量: 36
1
[单选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典故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A.
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
B.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区分新旧事物是理解辩证法的关键,二者的区别在于
A.
出现时间的先后
B.
形式的新旧
C.
力量大小的对比
D.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西方有一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告诉我们
A.
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反复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要成功必须经历失败
D.
事物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
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B.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C.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D.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就是正确处理
A.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B.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D.
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剪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民间艺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特点进行创作,并融入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达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将美好的理想和心愿寄托在剪纸艺术之中。这段话反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
A.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
B.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D.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其割裂了
A.
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
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C.
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
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一根筷子放入盛满清水的杯中,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感官感知到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
B.
人们看到筷子像被折断了一样完全是一种主观的错觉
C.
筷子的本质无法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
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B.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
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D.
事物的内在要素及结构形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古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下列与“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B.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说明
A.
抓住主要矛盾即可获得实践的成功
B.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无法共存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
从整体着眼可以把握事物部分的性质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辩证法三大规律均是对“发展”的观点进行深化和拓展,其中“量变质变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如果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它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这是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这说明
A.
否定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偶然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
联系是无条件的、主观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说明
A.
认识量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B.
只有认识量才能区分事物
C.
只有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D.
考察量是认识质的前提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诗歌《圆的自白》:“圆,虽然完美,却从来不知满足。因为它知道,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
B.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C.
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
D.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恩格斯说:“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这说明
A.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C.
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D.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
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
C.
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在社会规律中存在着主客观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自然规律没有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一切皆有命,半点不由人”这种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
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
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
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D.
否认社会规律可区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主观辩证法是思维辩证法、逻辑辩证法。它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多选题]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这表明
A.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要求创造事物间的联系
B.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是多样的
C.
人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
事物间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进而主观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多选题]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习近平如是阐释危机转化之道:“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对于中国经济,他要求“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给我们在哲学上的启示有
A.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
只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才能够达到统一
D.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多选题]
《国语•郑语》中有一句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句话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多选题]
“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中一则内涵深刻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采取“守株”的方法,最终没能成功地“待兔”。其失败的原因在于
A.
没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B.
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当作了必然
C.
忽略了必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D.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多选题]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记载了 “田忌赛马”的故事,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便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威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作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千金赌注。因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并封他为军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
A.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B.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
形式的变化对内容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
可以利用、改造和创造必要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多选题]
恩格斯指出:“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在永恒存在着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暂时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其他事物转化而来的,并且必将转化为另外的事物。由此可见,事物是由可能到现实的过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
B.
可能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和根据
C.
抽象的可能也必将实现
D.
事物发展一定是好的可能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多选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多选题]
古人云:“马长于日行千里,猫长于潜伏捕鼠,雄鸡长于报晓司晨,若猫司晨,鸡行路,马捕鼠,则长皆失。”这说明
A.
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重要标志
B.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多选题]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中蕴含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B.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C.
外因能够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
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多选题]
张载《正蒙·太和篇》中云:“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千同一性之中
B.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C.
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任何同一性都以斗争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
D.
矛盾的普遍性不能直接存在,要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多选题]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转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事物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C.
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D.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多选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劝学》中有句名言:“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强调了
A.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量变的过程
B.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质变的过程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多选题]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的重点文物古街。福州市政府在三坊七巷的改造过程中坚持在保持三坊七巷过去的历史和文化、经济繁荣景象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元素。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A.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B.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C.
创新就是打破一切过去的规则,重新开始
D.
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多选题]
哲学上,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采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而唯物辩证法则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诗句有
A.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
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C.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多选题]
“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句话表明
A.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
B.
主观辩证法采取逻辑的形式
C.
客观辩证法离开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主观辩证法以概念为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