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探猎阁,今天是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登录
注册
退出登录
课程介绍
建筑工程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造价
二级造价
土建中级职称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消防安全
一级消防
安全工程师
消防设施操作员
医卫健康
执业药师
护士资格证
初级护师
主管护师
临床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西医执业医师
乡村执业助理医师
高等教育
研究生
成人高考
职业资格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中学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人力资源师
考公考编
公务员
课程中心
题库
师资
资讯
学习中心
学习工具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
13641316320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第04章 唯物史观
单选题: 22题
多选题: 23题
总题量: 45题
1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意味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C.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问题
D.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相比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的缺陷在于
A.
没有看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C.
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D.
没有看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
A.
自然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
D.
资源条件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在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社会意识
A.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内部具有历史继承性
C.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D.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受社会存在制约而独立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其中,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是因为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总是领先于经济的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但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是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宗教思想
C.
自然科学
D.
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机构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有一个部落位于沼泽地边缘,经常出现人和牲畜陷入沼泽溺亡的事,导致该部落人口稀少,经常被其他部族欺负。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全族人迁到了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环境的改变导致该部落人口大量增加,马匹牲畜也膘肥体壮,逐渐吞并了其他部落成为草原的霸主,并最终入主中原,导致了朝代的更迭。这个故事说明
A.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发展
B.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C.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马克思认为“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方式主要是指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表明
A.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
社会政治实践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C.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要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完成
C.
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无需人参与的自发过程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意味着
A.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会起消极作用
D.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中,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在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
产品分配关系
D.
特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体制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上层建筑指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制度、组织和设施。判断一种上层建筑是否先进,取决于
A.
它是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B.
它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它是否能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
D.
它能否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但是社会发展的道路往往是有着多种选择的。下列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
随机性选择的道路
B.
英雄人物选择的道路
C.
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D.
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1893年10月10日,恩格斯在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的一封信中指出:“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句话表明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危机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C.
灾难是历史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的内在原因
D.
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来完成的。改革的实质是
A.
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B.
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
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列宁说:“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阶级斗争是永无止境的
B.
阶级斗争是仅限于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C.
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物质利益的对立
D.
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形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但其各自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其中,政党
A.
通常是由阶级领导的
B.
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C.
是划分为阶级的
D.
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下列关于人民群众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的
B.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任何规律的制约
D.
人民群众的实践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最终结局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类的活动而已。”这句话反映出
A.
社会历史发展受人的主体选择性的影响
B.
人类的活动目的本身就是历史规律
C.
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现象
D.
人民群众的意志就是历史的发展方向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单选题]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指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C.
科学文化的水平
D.
人们的生活水平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多选题]
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相比,唯物史观的进步性在于
A.
正确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运转的客观规律
B.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共同决定的
C.
深入探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D.
提出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多选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下列关于二者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
A.
是否看到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
是否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C.
是否看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D.
是否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问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多选题]
近年来,有些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屡屡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损失,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下列关于社会发展中“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有
A.
“自然地理环境”属于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B.
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几个因素中,“自然地理环境”比“人口因素”更重要
C.
“自然地理环境”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
“自然地理环境”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多选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综合。下列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
人们的物质生活实践
B.
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D.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多选题]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生活”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主要表现在
A.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B.
人们在社会物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意识
C.
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会立刻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多选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自发地推着小车支援前线。正如列宁在批判俄国经济主义“自发论”时提出来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段话说明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先进的革命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C.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来源和决定力量
D.
革命理论可以不来自实践,但能指导实践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多选题]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D.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具有历史继承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多选题]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下列关于其基本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B.
生产工具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D.
劳动者必须结合生产资料才能产生生产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多选题]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A.
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
B.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D.
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思想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多选题]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下列关于上层建筑说法正确的有
A.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并制约着观念上层建筑
B.
政治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
C.
政治法律思想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居核心地位
D.
观念上层建筑能够指导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与变革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多选题]
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社会发展不仅具有统一性,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下列能体现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有
A.
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B.
某些民族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方向可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不一致
C.
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同样的社会形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D.
当社会形态更替实现跳跃式发展时,说明此时社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中国人民选择并成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
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C.
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和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多选题]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
抹杀了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D.
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多选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的状态”,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才真正有了密切的联系,人类历史才真正成为世界历史。这表明
A.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B.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生产关系的应有之义
C.
交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D.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收藏
纠错
解析
37
[多选题]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事实说明
A.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条件
B.
自然地理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
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当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38
[多选题]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经验时提出的科学论断。革命是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推动事物发生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
A.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B.
是新、旧社会形态实现更替的重要手段
C.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D.
是解决社会危机的唯一途径
收藏
纠错
解析
39
[多选题]
19世纪初,英国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的斗争,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从1830年起,在英国和法国,工人阶级已被承认是争夺统治的第三个阶级。恩格斯说:“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这说明
A.
阶级斗争的实质是资本家掌握了劳动资料而占有其他人的劳动
B.
阶级斗争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形态的更替
C.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收藏
纠错
解析
40
[多选题]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A.
科学技术引起了生产力中各要素的深刻变革
B.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C.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D.
科学技术解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收藏
纠错
解析
41
[多选题]
“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A.
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最终决定的
B.
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
C.
社会发展并不是单一力量作用的结果
D.
社会发展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收藏
纠错
解析
42
[多选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B.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
社会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方式加以解决
D.
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43
[多选题]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社会基本矛盾作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B.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
D.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收藏
纠错
解析
44
[多选题]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主要表现在
A.
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
B.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
C.
已经成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D.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变革
收藏
纠错
解析
45
[多选题]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B.
历史人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C.
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D.
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起着进步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
(共2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多选题
(共23题)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