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起。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教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一半是在课堂上睡的。”又说:“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教师幽默的语言使得大家包括那位打瞌睡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上述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材料: 郭老师在上课时,让孩子们起来回答问题。这时候,幼儿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郭老师看着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很高兴,请了很多小朋友站起来回答。这时候听课教师发现班里最淘气的小明哭了。听课教师很纳闷,心想:小明这是怎么了?怎么哭了呢?这时,只见郭老师很生气地说:“你哭,你哭,我还是不让你起来回答,谁让你平时不听话的。”小明听了郭老师的话,低着头哭得更伤心了。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郭老师的行为。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材料: 张老师在某幼儿园任教20多年,他深受儿童喜爱。为推进国家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儿童全面发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幼儿园要求老师们要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活动环节。张老师明确幼儿园的要求后就主动调整教学内容,并联系了社区。幼儿参与很多户外游戏和活动,每个幼儿都培养起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问题: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保育行为。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材料: 这是一位大班英语教师的反思记录:今天要学习新的单元,首先对上一单元进行复习。我发现学生对新单元的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各有特点,有的幼儿有一定的基础,还有一些完全没有复习或者预习。因此,在开始新的单元学习之前,我请善于动手的小明叠了一架纸飞机,并请英语基础较好的小兰对纸飞机做了简单的描述,小刚的基础不太好,有些单词我在课前让他先行复习,所以他也能听得懂、跟得上。由此,三种类型的学生都初步掌握了新单元的基础学习,算是个好的开始。 问题: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学校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 对这些看法,你作何评价?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在课间时,一个小班小朋友不慎在厕所里弄得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地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当小朋友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有多少次,张老师给呕吐的小朋友打扫脏物,给小朋友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小朋友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小朋友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孩子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小朋友上厕所、回家;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请从教师观角度分析张老师的行为。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一位老教师在谈及从教经历的时候说道:2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后,成为一名教师。2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在师范大学时,不仅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你认为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小陈是一位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上岗之前,她踌躇满志,想象着幼儿园教师的那些任务:备课、上课,组织游戏和一日活动等,是那样地简单。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只要做好日常保教工作即可,这对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小陈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上岗1个月后,小陈沮丧到了极点。走进教室,她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要糟糕,幼儿对老师没有礼貌,班级毫无秩序可言,活动内容他们不听,不断有幼儿出状况,经常出现课堂吵闹现象。这些都让小陈烦恼不已,她不认为是自己无能或是保育教育方法不当,而认为是幼儿不够听话。她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仔细想想,就这样离开喜爱的幼教领域,小陈心有不甘;但若继续干下去,出路又何在? (1)小陈目前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2)小陈想象中的保育教育与实际保育教育出现极大的反差,其问题的根源何在? (3)小陈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请从保育教育和课堂管理两个维度提供建议。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慧是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毕业于国内重点师范院校,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她有点力不从心,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如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如何做好幼儿的课堂管理……一大堆的问题摆在李慧面前,让她有点不知所措。 材料(二):王娟是拥有20年教龄的老教师,从教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教育教学和幼儿管理经验。然而,近年来她发现,课堂上幼儿的部分提问她解答不了,观摩课中年轻教师采用的多媒体技能她前所未闻,课下幼儿交谈中出现的“新鲜词汇”和话题她都跟不上了……王娟不禁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与时代脱节了。 请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为李慧和王娟给出你的建议。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材料: 某幼儿园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有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 问题:请从教师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材料: 课间休息,小花、小天几个孩子蹲在幼儿园的老槐树下,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我见状慢慢地走过去,轻声地问:“你们在看什么呢?”小花高兴地回答:“老师,蚂蚁们在跳圆圈舞!”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有点诧异,顿时一愣,然后顺着他们的视线看了过去,确实蚂蚁们围成了圆圈状,再仔细一看,其实是因为地面上不小心撒了一圈蜂蜜。我低头沉思了片刻,心想,我小的时候也对周围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可惜没有人引导我,这股热情渐渐消失了,对他们而言这或许正是一个切入点。是培养他们观察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好时候。于是我又轻声问:“大家再仔细看看、仔细想想蚂蚁真的会跳圆圈舞么?”几个孩子听到我的提问,观察得更仔细了,涨红着小脸热烈地讨论着。连续三天的课间我都带他们出去观察周围花花草草、小动物等,发现孩子们既开心,又增长了知识。于是我决定开发一门课程,每周选择一种常见植物或动物,用一下午时间带领孩子们去观察,去学习。 问题: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