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zcs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十分钟试讲; (2)利用情境图指导学生学习“z c s”,读准音,识记形; (3)指导学生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题目:给予树 2.内容: 给予树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基本要求: (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识并会书写; (2)通过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意; (3)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配合合理的板书。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题目:杨氏之子 2.内容: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基本要求: (1)学会用注释了解全文大意的方法; (2)理解主人公巧妙回答的语言艺术; (3)合理的板书设计。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题目:静夜思 2.内容: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基本要求: (1)要有互动性; (2)设计游戏环节;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题目:端午粽 2.内容: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碧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基本要求: (1)讲解文中粽子的写作顺序; (2)设置合适的小组互动; (3)合理的板书设计。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