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2部分
简答题: 27总题量: 27
1
[简答题]

简述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2
[简答题]

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
[简答题]

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需要做到哪些?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
[简答题]

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5
[简答题]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6
[简答题]

简述概念教学的方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7
[简答题]

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8
[简答题]

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9
[简答题]

试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0
[简答题]

什么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此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1
[简答题]

什么是巩固性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2
[简答题]

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3
[简答题]

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4
[简答题]

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5
[简答题]

什么是量力性原则?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6
[简答题]

简述演示法及其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7
[简答题]

简述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8
[简答题]

《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的教学要求,揭示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19
[简答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20
[简答题]

材料: 乘法练习课上,吴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了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怎样买最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分开来买,一共花费280元。小宁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买团体票,剩下的买学生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同学们有的点头赞成,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么!”吴老师示意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她一下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小欣也附和说:“就是,5块钱算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未作答
2、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未作答
21
[简答题]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住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 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未作答
22
[简答题]

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 “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未作答
23
[简答题]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未作答
24
[简答题]

这是一则作文教学课实例。 老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学生:(都面露喜色,大声喊)到我家!到我家! 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愿意请我。但我只能去一家,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得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怎么样? 学生:(面露难色,沉默) 老师:这个条件让大家为难了。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如果大家努力,一定能学会炒菜,能请到我。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作文课上) 老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学生:(争先喊道)学会了!老师到我家吃饭吧! 老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么你们都学会了做什么菜了呢? 学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学做菜的情况) 老师:我很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学做菜的,但是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详细地介绍自己做菜的情况。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做菜的过程呢? 学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都写出来就知道了! 老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仅能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还能比较一下,谁做的菜最好,我就到他家去做客.好吗? 学生:好! 老师:那好,那就快写吧!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你试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

未作答
25
[简答题]

材料:孙老师正在教授《青蛙和蛇》一课,在教学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即将下课之际,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孙老师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冬天来了,牛、狼等动物都会换上厚厚的毛以抵御寒冬,而青蛙和蛇为什么却要躲起来?”话音刚落,小张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知道,因为青蛙和蛇没有衣服,怕冷。”孙老师听后很不高兴地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其他同学谁知道?”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沉默一片。恰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起,孙老师只好说:“我告诉你们,因为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需要冬眠,下课。”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结合本材料对孙老师教学过程的得失进行分析与评价。

未作答
2、

结合本材料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正确运用启发性原则?

未作答
26
[简答题]

请结合实际分析以下材料: 江苏某学校周围十多公里的农户大都种菜栽瓜,由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多年来经济效益一直不高。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编写了《葡萄栽培法》《草莓栽培技术》等乡土教材,还利用校内三亩闲地创立园艺场,作为劳技课的基地;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农技员为兼职教师。这样,做到“项目”“教材”“基地”“师资”四落实。教师常将学生带到田头,边讲边示范。学校发给每个学生50棵草莓种苗,让学生在自留地里种植,一季下来学生除添置学习用品外还小有积余。他们在校当学生,回家做先生,帮助父老乡亲们迈上了致富之路。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试说明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条教学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哪些具体的要求?

未作答
27
[简答题]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青蛙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到,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声响了,准备的PPT还没有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都没听清,而且有的PPT背景上浅色字很模糊。”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

未作答
2、

联系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