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单选题: 39简答题: 14总题量: 53
1
[单选题]
对于备课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B.
认真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C.
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D.
教师只需要在上课前进行备课,平时则不需要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A.
检查复习
B.
布置课外作业
C.
讲授新教材
D.
巩固新教材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教师备课必做的工作是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A.
制作课件
B.
了解学生
C.
设计板书
D.
编制试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A.
形成性测验
B.
诊断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安置性测验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通过设置选择题、填空题来测定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是()。
A.
论文式测验
B.
客观式测验
C.
问题情境测验
D.
单元测验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是()。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学生自我评价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教师的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和()。
A.
设计练习作业
B.
了解学生
C.
检查学生的学具
D.
布置教室环境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不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
备课、上课
B.
思想政治教育
C.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课的结构是指()。
A.
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工作环节的安排
B.
课的组成部分及顺序和时间分配
C.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知识
D.
教学内容的顺序与时间分配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在一节课的基本构成中,任何课型都必不可少的、并且贯彻一节课始终的是()。
A.
组织教学
B.
讲授新知识
C.
巩固新知识
D.
布置作业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教师备课时要做好三项工作,下列不属于这三项工作的是()。
A.
备教材
B.
备学生
C.
备意外
D.
备教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的()质量指标高。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以下哪个概念反映的内容?()。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采用性格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他们在一个月后的结果与六个月前和三个月前的得分大致相等。这表明测验的()较高。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相关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该试卷具有较好的()。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课外活动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单选题]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
备课
B.
课外辅导
C.
布置作业
D.
考试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单选题]
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
编写教案
B.
设计教法
C.
设计板书
D.
做好备课计划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单选题]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单选题]
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单选题]
()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单选题]
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布置与修改
D.
教学评价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单选题]
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科书
D.
教学参考书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单选题]
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单选题]
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
A.
内容效度
B.
构想效度
C.
预测效度
D.
直接效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单选题]
为检查英语写作能力,张老师以一则新闻报道为内容拟了—份英语试卷,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查学生对该报道的理解。这样的试卷()。
A.
效度低
B.
信度低
C.
难度低
D.
区分度低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单选题]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D.
课外辅导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单选题]
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A.
板书有序
B.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
教学方法适当
D.
教学结构合理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单选题]
老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不妥当的是()。
A.
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
练习题的设计要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
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
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记忆的练习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单选题]
备课是教师根据()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A.
教学目标
B.
学科课程标准
C.
培养目标
D.
学校教学计划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单选题]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
了解学生
B.
和谐的师生关系
C.
先进的教学设备
D.
备好课
收藏
纠错
解析
37
[单选题]
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
收藏
纠错
解析
38
[单选题]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
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
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39
[单选题]
王老师在运用自己编制的试卷时发现,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得分没有拉开差距,说明王老师的试卷()。
A.
难度比较高,产生了天花板效应
B.
难度比较低,产生了地板效应
C.
试卷的信度很低
D.
区分度比较低
收藏
纠错
解析
40
[简答题]

课时计划即教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1
[简答题]

教师布置作业时最好越难越好。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2
[简答题]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得怎么样。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3
[简答题]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因此,组织教学只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集中进行。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4
[简答题]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5
[简答题]

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6
[简答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7
[简答题]

备课就是写教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8
[简答题]

备课的内容有哪些?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9
[简答题]

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50
[简答题]

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51
[简答题]

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52
[简答题]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53
[简答题]

材料: 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秦牧说的会错吗!”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未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