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中学生品德心理
单选题: 28简答题: 21总题量: 49
1
[单选题]
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
道德情感异常
B.
道德行为不良
C.
道德意志薄弱
D.
道德认识缺乏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
直觉的
B.
想像的
C.
行为的
D.
伦理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
缺乏良好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情感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
上课
B.
社会活动和交往
C.
读书和作业
D.
谈话和讨论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
A.
个体心理特征
B.
群体心理特征
C.
个体行为特征
D.
群体行为特征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A.
品德
B.
意志
C.
道德
D.
情绪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的培养。
A.
道德认知
B.
道德信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
依从
B.
接受
C.
认同
D.
内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A.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
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
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
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
A.
依从
B.
同化
C.
认同
D.
内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单选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的特点。
A.
稳定性
B.
波动性
C.
延缓性
D.
爆发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单选题]
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A.
小学
B.
中学
C.
幼儿园
D.
大学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单选题]
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单选题]
某班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于()。
A.
提高学生认识
B.
锻炼学生意志
C.
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D.
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单选题]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句话反映出古人早就注意到()的关系。
A.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
B.
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
C.
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D.
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单选题]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
内化性和意志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单选题]
警察要求司机停车,司机就必须将车开到路边停下。这种现象是()。
A.
从众
B.
依从
C.
服从
D.
顺从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简答题]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0
[简答题]

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1
[简答题]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2
[简答题]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认同与内化两个阶段。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3
[简答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4
[简答题]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5
[简答题]

学生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依赖于特定社会的各种外部条件,又受制约于个体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6
[简答题]

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7
[简答题]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8
[简答题]

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39
[简答题]

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0
[简答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1
[简答题]

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2
[简答题]

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3
[简答题]

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4
[简答题]

在品德培养中教师如何避免奖励与惩罚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5
[简答题]

简述影响品德的一般条件。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6
[简答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7
[简答题]

简述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8
[简答题]

简述从众与服从的区别。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49
[简答题]

材料: 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了一种叫作“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学生全天不能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时间(周六或周日)出校门活动或回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校外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提高升学率,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用“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的规律来分析上述做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

未作答
2、

如何发挥德育过程中的教育合力?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