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某一级公路的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实行了三级交底制度,现场技术员就施工方法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 施工中还有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场地限制的原因,现场采用泵送混凝土,并提出了以下技术要求: (1)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泵送混凝土中应掺入外加剂 (3)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试配时的坍落度值。 事件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针对事件1,改正第(1)条的错误;指出第(2)条中应掺入的外加剂种类以及对第(3)条中的坍落度值有何规定?
事件2中,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西部高速公路M合同段的施工任务。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了初审、内部会审。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对施工图进行了综合会审。 路线K51+350~K51+680为路堑段,地表上部覆盖薄层第四系残积木,其下为风化较严重的砂岩。边坡最大高度45.3m,分五级,每级设置4m宽的平台。边坡支护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下面四级边坡每级设置三排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网格梁,网格梁锚索间距为4m。 施工单位拟定的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工作平台搭设→钻孔→清孔→制作锚索→安装锚索→A→网格梁施工→张拉和锁定→B。 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指导施工,施工单位进行了锚固性能基本试验。张拉分预张拉和超张拉两阶段进行,并采用“双控法”控制。锚索固定后,余露锚索采用电弧切割,并留5~10cm外露锚索。现场监理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边坡支护施工完成后,质量检测机构对边坡支护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估。其中实测项目经加权计算得93分,因网格梁外观缺陷扣1分,因项目工程施工原始记录部分不详扣2分。
写出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指出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中A、B代表的工序名称。
写出“双控法”的含义。
改正锚索锁定后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
计算边坡支护分项工程评分值,并评定其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