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3日,公司股票自2005年2月1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章程规定,凡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须提交公司股东会讨论决定。 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是一软件公司,甲公司董事李某为其出资人之一。乙公司于2005年1月新研发一高科技软件,但缺少3000万元生产资金,遂与甲公司洽谈,希望甲公司投资3000万元用于生产此软件。 2005年2月10日,甲公司董事会直接就投资生产软件项目事宜进行讨论表决。全体董事均出席董事会并参与表决。在表决时,董事陈某对此投资项目表示反对,其意见被记载于会议记录,赵某等其余8名董事均表决同意。随后,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就投资数额、利润分配等事项作了约定。3月1日,甲公司即按约定投资3000万元用于此软件生产项目。 2005年8月,软件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产品性能不佳,销售状况很差,甲公司因此软件投资项目而损失重大。 2005年11月1日,甲公司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所持有的甲公司的全部股票。11月5日,甲公司将有关该投资软件项目而损失重大的情况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甲公司的股票价格随即下跌。 2005年11月20日,持有甲公司2%股份的发起人股东郑某以书面形式请求公司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就投资软件项目的损失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公司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郑某遂以自己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等董事负赔偿责任。 此后,郑某考虑退出甲公司,拟于2005年12月20日将其所持有的甲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他人。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董事李某是否有权对甲公司投资生产软件项目决议行使表决权?并说明理由。
董事陈某是否应就投资软件项目的损失对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董事李某建议其朋友王某抛售甲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股东郑某以自己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股东郑某是否可以于2005年12月20日转让全部股份?并说明理由。
孙某自2008年5月起开始购入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的股票,经过多次增持,至2017年底已经持有该公司股份达1.5%。由于自持股以来,公司从未向股东分配红利,孙某停止增持并对公司情况展开暗中调查,发现以下事项: (1)2016年10月,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了为其子公司乙公司一次性提供融资担保4000万元的决议(其时,甲公司资产总额为1亿元);随后隐瞒有关情况,配合乙公司办理了相关手续,A银行不知真相,依约向乙公司发放了贷款。 (2)总经理王某自2017年年初起,多次擅自挪用甲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期货交易和偿还个人债务,挪用金额累计达500万元。 (3)2017年2月10日,甲公司董事会直接就投资生产某软件项目事宜进行讨论表决。全体董事(包括关联董事钱某)均出席董事会并参与表决。在表决时,董事陈某对此投资项目表示反对,其意见被记载于会议记录,其余8名董事均表决同意。随后,甲公司投资了3000万元于该软件生产项目。2017年8月,软件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产品性能不佳,销售状况很差,甲公司因此损失重大,但甲公司并未向股东披露。 (4)甲公司最近5年连续盈利,且每年均符合法律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但股东会以满足扩大再生产资金需要为由持续作出决议不向股东分配利润。 2018年4月,A银行要求甲公司为乙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甲公司以该项担保未经股东会决议为由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2018年6月,孙某以总经理王某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要求王某向甲公司返还挪用资金并赔偿公司损失;以甲公司全体董事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要求全体董事就投资软件项目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以甲公司为被告,要求甲公司向股东分配红利。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向A银行提供担保由董事会决议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是否有权以该项担保未经股东会决议为由拒绝承担担保责任?并说明理由。
孙某是否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要求王某向甲公司返还挪用资金并赔偿公司损失?并说明理由。
董事陈某是否应就软件项目投资损失向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并说明理由。
孙某要求甲公司向股东分红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并说明理由。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1日,并于2020年6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审计的总资产为3亿元,净资产为1亿元。 2021年2月1日,甲公司副经理王某拟转让其持有的甲公司股票2000股。该等股票系王某在甲公司上市之前取得,并一直持有。 2021年2月5日,甲公司董事会讨论,由甲公司向其控股股东乙公司购买一项专利权,该项专利权的市场价值约为1000万元,且将对甲公司的技术水平起到重大的提升作用。已知甲公司董事会一共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6名董事由乙公司提名,其余3名为独立董事。甲公司董事会拟就该事项开会决议,表决当天,1名独立董事因病未能出席。甲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职员钱某因为工作原因知悉上述情况,在甲公司董事会正式就该事项进行表决之前私下告诉其表弟孙某:“甲公司马上要买一个很厉害的专利,买完之后股票肯定要涨!”于是,孙某通过其股票账号买入甲公司股票1000股。当时,甲公司尚未就购买专利权事宜发布任何信息。 2021年3月5日,甲公司董事会讨论,拟由甲公司出售业绩不佳的子公司股权,已知该等股权的市场价值为1.5亿元。讨论中,甲公司董事周某提出,应将该决议提交甲公司股东会表决。 2021年5月9日,甲公司股东郑某偶然发现,甲公司财务总监李某伙同财务部负责人赵某通过伪造合同的方式侵占甲公司资金。当时,郑某已连续200天持有甲公司股票,持股比例为1.2%。郑某就上述情况向甲公司监事会致函,要求甲公司监事会起诉李某,但遭到书面拒绝。于是,郑某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李某。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和公司、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副经理王某是否可以在2021年2月1日转让其持有甲公司股票?请说明理由。
甲公司董事会是否有权就购买专利权事宜作出决议?简要说明理由。
钱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简要说明理由。
甲公司董事周某的意见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
郑某是否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李某?简要说明理由。
A公司为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其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公司可对外提供担保,金额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担保,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决议批准。甲为A公司的董事长,未持有A公司股票。2006年12月,A公司的股价跌入低谷,甲拟购入A公司10万股股票,因自有资金不足,甲向同为A公司董事的乙请求借款200万元。但乙提出:只有在有担保时,才愿意提供借款,甲请求A公司为其借款提供担保。2006年12月20日,A公司召开董事会,A公司共有董事9人,出席会议的有6人(包括甲和乙)。 董事会会议讨论了A公司未来经营计划等问题,并讨论了为甲提供担保的问题,董事会认为甲的经济状况良好,信用风险不大,同意为其借款提供担保,在董事会讨论该担保事项和对此进行决议时,甲和乙均予以回避,且未参与表决,其余4位董事一致投票通过了为甲向乙借款提供担保的决议。 2006年12月25日,甲在获得200万元借款之后,以每股22元的价格买入A公司股票10万股,并向A公司报告,2007年1月5日,甲以每股26元的价格出售了3万股股票,并向A公司报告。丙在2007年1月5日买入A公司股票1万股,成为A公司的股东,丙从A公司的公告中发现了A公司为甲提供担保及甲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事情后,于2007年1月9日要求A公司董事会收回甲买卖股票的收益,董事会一直未予以理会。 2007年2月12日,丙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了两个诉讼,在第1个诉讼中,丙请求撤销董事会决议,理由是董事会批准A公司为甲提供担保的决议只有4位董事同意,不足全体董事过半数:在第2个诉讼中,丙要求甲将股票买卖所得收益上缴给A公司。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甲买入A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甲出售A公司股票的数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丙请求撤销董事会决议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丙要求甲将股票买卖所得收益上缴给A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丙是否有资格提起第2个诉讼?并说明理由。
甲上市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10月13日召开董事会会议,该次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及讨论的有关事项如下: (1)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解聘财务负责人A的职务,并聘任B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决定给予其年薪15万元的报酬。 (2)决定发行5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并责成董事C尽快准备有关发行文件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3)为激励本公司员工,决定从证券市场回购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5%的本公司股份,并在1年内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4)该公司共有董事9人,有5人亲自出席。列席本次董事会的一名监事E向会议提交另一名因故不能到会的董事出具的委托其代为行使表决权的委托书,该委托书委托E代为行使表决权。 (5)董事会会议结束后,所有决议事项均载入会议记录,并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后存档。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及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要点(1)、(2)、(3)所述事项是否属于董事会的职权?并分别说明理由。
根据上述要点(4)所述内容,说明E是否能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并说明理由。
根据上述要点(5)所述内容,说明董事会会议记录是否存在不规范之处?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