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至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为20万元,其公允价值为2080万元。甲公司于2019年1月1日变更了债券管理的业务模式,将其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至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余额为50万元。 假定本题投资收益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编制甲公司2018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2018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19年1月1日重分类时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19年1月1日重分类时的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2019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19年12月31日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分录。
2020年5月,甲公司以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另支付手续费5万元。2020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1元。2020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1元。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每股市价为12元。2021年1月3日以1300万元出售该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编制上述经济业务的有关会计分录。
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条件不变,编制上述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2017年1月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到期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200万张。该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1日支付上一年利息,该债券实际年利率为6%。假定不考虑债券的发行费用。甲公司发行债券实际募得资金19465万元,债券发行公告明确上述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新厂房建设。 甲公司与新建厂房相关的资料如下: (1)2017年3月1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将厂房建设工程交由乙公司建设。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厂房建设工程工期为两年半,应于2019年9月30日前完工;合同总价款为25300万元,其中厂房建设工程开工之日甲公司预付4000万元,2019年3月31日前累计付款金额应达到工程总价款的95%,其余款项于2019年9月30日支付。募集资金不够支付的,占用自有资金。 (2)2017年4月1日,厂房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当日,甲公司按合同约定预付乙公司工程款4000万元。 (3)2018年2月1日,因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厂房建设工程被迫停工。在评价主体结构受损程度不影响厂房安全性后,厂房建设工程于2018年7月1日恢复施工。在此期间借款费用应暂停资本化。 (4)2019年9月30日,厂房建设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且甲公司已按约定结算剩余合同价款。 (5)假定不考虑专门借款闲置资金产生的收益。
编制甲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计算债券各年发生的利息费用等并将相关数据填列在“甲公司债券利息费用计算表”中。
编制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厂房建造期间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并计算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入账价值。
A公司于2×19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购入B公司2×18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债券是5年期,票面年利率是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23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期的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的价款是1005.35万元,另外,支付相关的费用10万元,A公司购入以后将其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购入债券实际利率为6%,假定按年计提利息。 2×19年12月31日,A公司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该债券确认信用损失准备为43.27万元。 2×20年1月2日,A公司将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且其公允价值为925万元。 2×20年2月20日A公司以890万元的价格出售所持有的B公司债券。 其他资料: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不考虑其他因素。
编制2×19年1月1日,A公司购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编制2×19年1月5日收到利息时的会计分录。
编制2×1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
计算2×1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编制2×20年1月2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为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甲公司进行了以下投资: (1)2×19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于当日发行且可上市交易的债券100万张,支付价款950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90.12万元。该债券期限为5年,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年利率为6%,于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实际年利率为7%。甲公司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2×19年度利息600万元。 2×20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2×20年度利息600万元。 (2)2×19年4月1日,甲公司购买丙公司的股票200万股,共支付价款850万元。 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时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19年12月31日,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元。 假定: (1)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中期财务报告、所得税及其他因素影响。 (2)本题利息收入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判断甲公司取得乙公司债券时应划分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2×19年度因持有乙公司债券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2×20年度因持有乙公司债券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取得、持有丙公司股票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2×18年和2×19年发生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18年7月1日,甲公司购入了乙公司同日按面值发行的债券100万张,该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面值总额10000万元,款项已以银行存款支付。根据乙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该债券的年利率为5%(与实际利率相同),自发行之日起开始计息,债券利息每年支付一次,于每年6月30日支付,期限为5年,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甲公司管理乙公司债券的目标是保证日常流动性需求的同时,维持固定的收益率。 2×18年12月31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200万元(不含利息)。 2×19年1月10日,甲公司基于流动性需求将所持乙公司债券全部出售,取得价款10460万元。 资料二:2×19年7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了丙公司发行的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20万张,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21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0万元。根据丙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利息每年支付一次,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1年的当日支付;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满3年后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到期日止,按照20元/股的转股价格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丙公司的普通股。 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丙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150万元。 本题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根据资料一,判断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从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两个方面说明理由,并编制与购入、持有及出售乙公司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
根据资料二,判断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与购入、持有丙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金融资产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