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单选题: 50总题量: 50
1
[单选题]
751、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燃气管道吹扫和压力试验的介质应采用空气或氮气,严禁采用(  )。
A.
B.
氩气
C.
二氧化碳
D.
蒸汽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752、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安装要求不正确的是(  )。
A.
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产品的性能、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吸收式机组安装后,设备内部应冲洗干净。
C.
机组的真空试验应合格。
D.
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机组排烟管的出口应设置防雨帽、防风罩和避雷针,燃油油箱上必须采用玻璃管式油位计。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753、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制作消声器、消声弯管时,矩形消声弯管平面边长大于(  )时,应设置吸声导流片。
A.
1000mm
B.
800mm
C.
600mm
D.
500mm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754、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关于风管安装要求错误的是(  )。
A.
风管内严禁其他管线穿越
B.
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
C.
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风管系统通过生活区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时必须设置接口
D.
室外风管系统的拉索等金属固定件严禁与避雷针或避雷网连接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755、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连接电加热器的风管的法兰垫片,应采用(  )。
A.
不燃材料
B.
耐热不燃材料
C.
阻燃材料
D.
耐热阻燃材料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756、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净化空调系统机组在1000Pa静压下,漏风率不应大于(  )。
A.
4%
B.
3%
C.
2%
D.
1%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757、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直接膨胀蒸发式冷却器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完整,空气与制冷剂应呈(  )流动。
A.
逆向
B.
顺流
C.
交叉
D.
垂直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758、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组装式的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的机组,应进行系统管路吹污、(  )、真空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技术数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和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A.
压力试验
B.
水密性试验
C.
气密性试验
D.
密闭性试验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759、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制冷剂管道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倍管道直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不应大于8%的管道直径,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皱褶弯管。
A.
1.5
B.
2.5
C.
3.5
D.
4.5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760、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制冷剂系统阀门的安装要求错误的是(  )。
A.
制冷剂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压力应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时间不得少于5min;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1倍,持续时间30s不漏为合格。
B.
阀体应清洁干燥、不得有锈蚀,安装位置、方向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水平管道上阀门的手柄不应向下,垂直管道上阀门的手柄应便于操作。
D.
自控阀门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磁阀、调节阀、热力膨胀阀、升降式止回阀等的阀头均应向上;热力膨胀阀的安装位置应低于感温包,感温包应装在蒸发器出口处的回气管上,与管道应接触良好、绑扎紧密。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761、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制冷剂系统阀门的安装要求中,安全阀应(  )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排气管的出口应朝向安全地带,排液管应装在泄水管上。
A.
水平
B.
垂直
C.
并联
D.
串联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762、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制冷系统的吹扫排污应采用压力为0.5MPa~0.6MPa(表压)的(  )或氮气,应以白色(布)标识靶检查5min,目测无污物为合格。系统吹扫干净后,系统中阀门的阀芯拆下清洗应干净。
A.
空气
B.
干燥空气
C.
压缩空气
D.
干燥压缩空气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763、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要求错误的是(  )。
A.
室外机的通风应通畅,不应有短路现象,运行时不应有异常噪声。当多台机组集中安装时,不应影响相邻机组的正常运行。
B.
室外机组应安装在设计专用平台上,并应采取减振与防止紧固螺栓松动的措施。
C.
风管式室内机的送、回风口之间,不应形成气流短路。风口安装应平整,不应与装饰线条相一致。
D.
室内外机组间冷媒管道的布置应采用合理的短捷路线,并应排列整齐。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764、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空调水系统管道所用镀锌钢管及带有防腐涂层的钢管不得采用(  )连接。
A.
焊接
B.
螺纹
C.
卡箍
D.
法兰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765、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金属管道的焊接施工,企业应具有相应的(  ),施焊人员应持有相应类别焊接的技能证明。
A.
焊接资质
B.
焊接工艺评定
C.
焊接人员
D.
焊接能力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766、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镀锌钢管及带有防腐涂层的钢管不得采用焊接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径大于(  )时,可采用卡箍或法兰连接。
A.
DN80
B.
DN100
C.
DN125
D.
DN150
收藏
纠错
解析
17
[单选题]
767、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管道的安装,并联水泵的出口管道进入总管应采用顺水流斜向插接的连接形式,夹角不应大于(  )。
A.
30°
B.
45°
C.
60°
D.
90°
收藏
纠错
解析
18
[单选题]
768、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防腐工程施工时,应采取防火、防冻、防雨等措施,且不应在潮湿或低于(  )℃的环境下作业。绝热工程施工时,应采取防火、防雨等措施。
A.
0
B.
2
C.
5
D.
10
收藏
纠错
解析
19
[单选题]
769、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在回风、新风的吸入口处和粗、中效过滤器前设置临时无纺布过滤器。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正常运行(  )h及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
A.
8
B.
12
C.
24
D.
48
收藏
纠错
解析
20
[单选题]
770、依据《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蓄能空调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要求错误的是(  )。
A.
系统中载冷剂的种类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在各种运行模式下系统运行应正常平稳;运行模式转换时,动作应灵敏正确。
C.
蓄能系统在设计最大负荷工况下运行应正常。
D.
系统正常运转不应少于两个完整的蓄冷释冷周期。
收藏
纠错
解析
21
[单选题]
771、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  )。
A.
设计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B.
安全可靠、设计实用、经济合理
C.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方便使用
D.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收藏
纠错
解析
22
[单选题]
772、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大于(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50m
B.
75m
C.
100m
D.
150m
收藏
纠错
解析
23
[单选题]
773、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50m
B.
75m
C.
100m
D.
150m
收藏
纠错
解析
24
[单选题]
774、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  ),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B.
工业建筑、住宅建筑
C.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D.
民用建筑、住宅建筑
收藏
纠错
解析
25
[单选题]
775、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  ),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民用建筑
B.
工业建筑
C.
公共建筑
D.
住宅建筑
收藏
纠错
解析
26
[单选题]
776、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A.
2.0m²,2.0m²
B.
2.0m²,3.0m²
C.
3.0m²,2.0m²
D.
3.0m²,3.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27
[单选题]
777、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  )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²,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m²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A.
一个及以上
B.
两个及以上
C.
三个及以上
D.
四个及以上
收藏
纠错
解析
28
[单选题]
778、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  )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一个或两个
B.
一个
C.
二个
D.
三个
收藏
纠错
解析
29
[单选题]
779、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独立
B.
可独立
C.
可合用
D.
以上均可
收藏
纠错
解析
30
[单选题]
780、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A.
1.0m²
B.
1.2m²
C.
1.5m²
D.
2.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31
[单选题]
781、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  ),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20m
B.
30m
C.
40m
D.
60m
收藏
纠错
解析
32
[单选题]
782、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避难走道两端分别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  ),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
20m
B.
30m
C.
40m
D.
60m
收藏
纠错
解析
33
[单选题]
783、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A.
1.0m²
B.
1.2m²
C.
1.5m²
D.
2.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34
[单选题]
784、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  )设置面积不小于1.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A.
每层
B.
首层
C.
最高部位
D.
最高层
收藏
纠错
解析
35
[单选题]
785、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楼梯间,当建筑高度大于(  )时,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A.
10m
B.
15m
C.
24m
D.
32m
收藏
纠错
解析
36
[单选题]
786、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楼梯间,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A.
1.2m²
B.
2.0m²
C.
3.0m²
D.
1.5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37
[单选题]
787、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楼梯间,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  )层。
A.
2
B.
3
C.
5
D.
1
收藏
纠错
解析
38
[单选题]
788、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楼梯间,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  )层。
A.
5,3.0m²,3
B.
3,3.0m²2,3
C.
3,2.0m²,5
D.
5,2.0m²,3
收藏
纠错
解析
39
[单选题]
789、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  )。
A.
1.0m²
B.
1.2m²
C.
2.0m²
D.
3.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40
[单选题]
790、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  )。
A.
1.0m²
B.
1.2m²
C.
2.0m²
D.
3.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41
[单选题]
791、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  ),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  )。
A.
2.0m²,2.0m²
B.
2.0m²,3.0m²
C.
3.0m²,2.0m²
D.
3.0m²,3.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42
[单选题]
792、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  )。
A.
2%,1.0m²
B.
2%,2.0m²
C.
5%,1.0m²
D.
5%,2.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43
[单选题]
793、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
A.
1.0%
B.
1.2%
C.
2.0%
D.
5.0%
收藏
纠错
解析
44
[单选题]
794、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  )。
A.
1.0m²
B.
1.2m²
C.
2.0m²
D.
3.0m²
收藏
纠错
解析
45
[单选题]
795、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  )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A.
1.0m~1.2m
B.
1.5m~2.0m
C.
1.3m~1.5m
D.
0.8m~1.2m
收藏
纠错
解析
46
[单选题]
796、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大于(  )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  )。
A.
50m,50m
B.
50m,100m
C.
100m,50m
D.
100m,100m
收藏
纠错
解析
47
[单选题]
797、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A.
24m
B.
32m
C.
50m
D.
100m
收藏
纠错
解析
48
[单选题]
798、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时,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  )。
A.
1/2
B.
1/3
C.
1/4
D.
1/5
收藏
纠错
解析
49
[单选题]
799、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
A.
4.0m
B.
6.0m
C.
12m
D.
20m
收藏
纠错
解析
50
[单选题]
800、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有关规定,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
A.
4.0m
B.
6.0m
C.
12m
D.
20m
收藏
纠错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