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教学反思
单选题: 9简答题: 1总题量: 10
1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李老师在进行语文复习教学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复习的条理与线索更加清晰,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博采众家之长,对本单元复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处理。这堂课,李老师自己很满意,甚至觉得有几分风采。而课下,李老师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李老师,我认为这是你上得最不好的一堂课,因为你在做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李老师感到了震惊。这件事引发了他深刻的思考……
下面对这位教师做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得不够透彻
B.
李老师对复习的处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C.
李老师的做法会使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D.
李老师不必理会个别学生的质疑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阅读《背影》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关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课堂小练笔中,我安排学生根据本课的体会,补充学习一首赞美父爱的诗歌,但是诗歌较长,并且语言太过于诗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练笔效果不够明显。课文结尾时我也没有强调父亲与儿子之间是双向度的感情,没有使父子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结合上述教学反思片段所述内容,分析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B.
教师设计“课堂小练笔”环节的实施未能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C.
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把握及对课堂的收束控制能力不够
D.
教师以“背影”为感情聚焦点,偏离了对人物情感本身的深入分析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遇到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学生的一篇周记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阿长与(山海经)》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吗?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
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更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
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
B.
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课程,应完全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教学
C.
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起来,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D.
如果教师死守课文,那么再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关于课前演讲的教学反思,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虽然经历了漫漫长途,但坚持下来后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喜的。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们的进步,我也感觉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
关于课前演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B.
演讲可以提高学生胆量,锻炼他们的1:2语表达能力
C.
演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D.
通过演讲,教师能直接倾听学生的心声,有利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教学《木兰诗》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这堂课五个版块的设计都是围绕主人公花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个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没有强调“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中的互文修辞手法。查找译文后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的环节了。课堂中我积极倡导师生对话,但有些远离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在今后的教学中,“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应重点加强朗读。“译木兰”环节中,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古文教学应注重“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品味语言,加深感情体悟
B.
教师应加强“读木兰”的环节,并对课文中出现的意象、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进行强调
C.
语文教学片面追求人文性,会使语文课丧失语文味,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
D.
教师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师生对话多是泛泛而谈,文言文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问答法的采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我觉得这节课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当学生就我提出的问题“我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的?济南的冬天与我们家乡的冬天有什么不同?”积极发言时,提到了全国各地不同的冬天的景象。为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我让他们踊跃发言,没有打断他们。我认为当课堂中出现有价值的资源时,要善加利用,允许学生表达,随机应变,而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教案一路宣讲,将学生固定在预设的轨道上。学生质疑探究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教师因担心浪费教学时间而简单强制地掐灭,那么无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完全任由学生自由发展,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起到适时引导和调控的作用。
下列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应直接取消学生发言环节,以免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进度
B.
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对课文内容学习毫无帮助
C.
学生回答的答案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进行表扬鼓励
D.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不应怕浪费时间而进行“满堂灌”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写作是许多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写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是布局谋篇,即在审定题意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进行整体谋划。在指导学生进行布局谋篇时,我计划采用示范的方法,利用教材中给出的关于“家乡的名片”的提纲,由点及面,逐步分析提纲包括的要点。但在具体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兴致并不高。于是,我快速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参考“家乡的名片”的提纲,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举一反三,拟框架,列提纲。听完我的安排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跃跃欲试。最终,学生呈现的写作成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没有教材中的范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
B.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C.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完全按照学生的想法教学
D.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关于《寓言四则》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语文课不单单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潜在才能的素材进行教学,善于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发展。在学生了解了《蚊子和狮子》的故事以后,我通过导语、多媒体课件创设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我鼓励学生三人一组来表演,他们对此很感兴趣,小组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也从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
C.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注意力
D.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唯一任务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课前,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盲人猜字”的游戏,在最终猜中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转入主题:一个健康的人暂时失去视觉来认识一个汉字都这样困难,更何况一个聋哑盲女孩认识整个世界呢。对她来说,生存下来就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要有所成就,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做到了。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不可能的”奇迹,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接着我便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要求学生帮忙解决,他们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忙得不亦乐乎。在品味语言环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欢或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进行交流,同时他们被海伦·凯勒的坚毅、顽强所打动,许多同学在畅谈感受时表示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勇敢地面对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以游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
C.
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扰乱了课堂秩序,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
D.
教师营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完成问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

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用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用了“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姝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的歌词,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从而走向积极。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阅读上面的教学反思,简要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10分)

未作答
2、

简要论述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10分)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9题)
简答题(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