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
单选题: 15简答题: 1总题量: 16
1
[单选题]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
识别
B.
认同
C.
发展
D.
模仿操作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
A.
设计化学作业
B.
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C.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D.
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
A.
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B.
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
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D.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
A.
行为主体
B.
行为动词
C.
行为条件
D.
表现程度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  )。
A.
物质构成的奥秘
B.
科学探究
C.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D.
物质的化学变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
A.
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
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
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
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B.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
C.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D.
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
A.
物质的化学变化
B.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C.
身边的化学物质
D.
化学与社会发展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根据图1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

D.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以上均是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  )的缩写。
①科学②技术③生活
④社会⑤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A.
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B.
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
C.
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D.
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菜肴香气扑鼻——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分子是可再分的
C.
压缩氮气——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
冰与水的性质不同——分子的结构不同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性质的修订,突出了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性质反映的化学课程功能?(  )
A.
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
B.
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
C.
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D.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有以下哪些建议(  )。
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②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③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④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⑤编写配合新教材使用的教师手册
⑥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简答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9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收藏
纠错
解析
问题:
1、

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未作答
2、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15题)
简答题(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