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单选题: 16总题量: 16
1
[单选题]
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的(  )。
A.
诗歌与散文
B.
小说与戏剧
C.
语言文字应用
D.
文化论著研读
收藏
纠错
解析
2
[单选题]
某教师根据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开设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
诗歌与散文
B.
语言文字应用
C.
新闻与传记
D.
文化论著研读
收藏
纠错
解析
3
[单选题]
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
B.
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C.
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D.
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收藏
纠错
解析
4
[单选题]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在“表达与交流”专题中,设置了四个栏目,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对该专题的实施建议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练习议论文的写作
B.
教师可根据学情,在一个学期内统筹安排这四个栏目的教学
C.
教师不需要按照这四个栏目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师、学生情况随机安排
D.
对于每个栏目后面的练习题,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练习
收藏
纠错
解析
5
[单选题]
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展开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
B.
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
C.
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
D.
学生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电子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
收藏
纠错
解析
6
[单选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对该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选修课程的设计需结合实际,从学校的自身条件出发,建设学校特色课程
B.
选修课程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可选用难度相对较大的文言文,提升学生语感与理解能力
C.
选修课程的设计应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等,努力创造条件进行课程建设
D.
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复习,其选修课程内容可按照大学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设计
收藏
纠错
解析
7
[单选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教学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教师学习这一教学建议并采取以下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行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PPT进行展示
B.
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800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1万字
C.
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D.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8
[单选题]
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师围绕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的评价”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论述类文本应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把握
B.
文学类的文本应注重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在逻辑的掌握,提炼文章中心观点
C.
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D.
实用类文本关注考查学生对文本价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解读
收藏
纠错
解析
9
[单选题]
教学《师说》时,教师给学生随文介绍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知识,对于教师的这一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介绍文体知识,可以让学生整体认知古代论说类议论文的特点
B.
随文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
C.
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文体知识
D.
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10
[单选题]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以“谈鲁迅”为专题开展了一次阅读分享会,评价学生时既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关注其个性化、深度阅读的实现程度。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
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
评价内容综合化,符合高中学生的语文发展需求
C.
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实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D.
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收藏
纠错
解析
11
[单选题]
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发现·创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B.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C.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D.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收藏
纠错
解析
12
[单选题]
某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新闻手法”
“实地采访”,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
诗歌与散文
B.
新闻与传记
C.
语言文字应用
D.
文化论著研读
收藏
纠错
解析
13
[单选题]
某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的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
A.
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B.
反复朗读优美的段落,提高鉴赏能力
C.
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品味隽永的语言
D.
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收藏
纠错
解析
14
[单选题]
《游褒禅山记》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这篇文章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试仿照表中第1、4段的形式,填出第2段的记叙与第3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语句以及第3段的结论,然后背诵第3段。”下列对这一道题的设计意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B.
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C.
为背诵第3段作准备
D.
在填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重在说理的特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15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高中的所有语文教学中,选修课的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最高,而学校中真正有能力做好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做不到,主要是因为观念陈旧和素质不高。教师上课单纯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分数,他们往往会忽视语文这门课程的初衷,即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一切具有情感的人、事、物。开设选修课的真正目的,就是在应试教育这种大背景下,还原语文课程的一些真谛。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应该更确切地认识到选修课的特点和性质,应该转变原有的思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应该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一门选修课教学的成功,与教师有着直接而且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个性,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选修课的教学才可能成功。但如果学生首先对教师选择的文章就没有兴趣,那这样的选修课无疑是失败的。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B.
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往往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C.
语文选修课教学能否成功,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
D.
成功的选修课教学往往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收藏
纠错
解析
16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语文教学忽视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和学习自觉性差,教师便以此为理由认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不够。高三才涉及课外文言文阅读,导致起步太晚,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对语文高考教学认识不到位。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教师认为课外文言文教学是高三教师的事,平常只注重课内文言文的教学,以应对学年检测和学业水平测试。文言文教学“从本到本”,缺少迁移,造成了教师教“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
结果。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对学情的错误判断会影响教学实施
B.
课外文言文教学并非只是某个年级教师的任务
C.
高三才开始教学课外文言文为时已晚,不会有效果
D.
文言文教学切忌“从本到本”,要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收藏
纠错
解析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