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矿井东翼轨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所穿越的岩层包括泥岩、中细砂岩等, 断面设计为半圆拱形,净宽4.8m,净高4.3m,净断面积18.2m2。 施工单位编制的作业规程部分内容如下: (1)当巷道穿越破碎带时,采用初喷和金属前探梁临时支护,锚网喷永久支护,其中 锚杆选用直径20mm、长度2000mm的高强螺纹钢树脂锚杆,间排距为800mm × 800mm。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 (2)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工作面超前5m (高度3.0m),上、下台阶炮眼施工 分步进行,上台阶炮眼先于下台阶炮眼施工,上、下台阶同时起爆,倒歼后一次性完成两帮支护工作。出砰利用P-120B型耙装机,采用正规循环作业,循环图表如图1所示。
(3)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担任,严格执行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其爆破说 明书。爆破作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制度。
写出施工单位选用锚杆的主要构件,给出至少2种锚杆孔施工的常用机具名称。
列出图1中工序H、I、J、K的名称。
作业规程中,采用台阶法施工及选用的耙装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写出“一炮三检"的检查内容和“三人连锁”中的作业人员名称。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矿井主、副立井井筒工程,主、副井筒均布置在同一工业广场内, 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开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充分的施工准备,会审了施工面,完善了施工 组织设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主井井筒到底后进行临时改绞,副井进行永久装备。施工 组织设计中,井筒周围主要临时施工设施布置如图2所示。
图2地面工业广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局部)
矿井施工准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写出井筒施工图会审的组织单位及参加单位。
指出图2中施工设备布置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主、副井筒施工期间,除压风机房外,还可利用哪些永久建(构)筑物?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煤矿井下轨道运输大巷工程,巷道总长度1200m,掘进断面 22.5m2,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地质资料显示,该运输大巷围岩以中等稳定的砂岩为主。在540〜560m左右将穿过一断层破碎带,断层可能导水。巷道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每米巷道锚杆数量13根,喷射混凝土厚度120mm,强度等级C15;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锚网 喷+U型钢支护。
施工单位编制了该轨道运输大巷的作业规程,工作面釆用凿岩台车打眼,炮眼深度 2.5m,炮眼施工要求“平、直、齐、准",以确保光面爆破效果;选用侧卸式装载机配合 胶带转载机出砰,电机车牵引矿车排开;锚喷支护紧跟工作面,二次复喷混凝土在工作面后方20m左右进行。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注意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每施工40m进行一次检測,随机抽检5 根锚杆的抗拔力,要求抗拔力达到设计值的90%以上;随机钻取混凝土芯样5块进行抗压 强度试验,要求混凝土强度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5%。监理单位实际抽査发现,锚杆抗 拔力不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事件二:巷道施工至530m时,发现巷道围岩逐渐破碎.岩帮有少量出水。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经验判断,巷道施工即将到达断层破碎带,要求立即进行短掘短喷作业,配合超前锚杆,并按设计要求增加U型钢支护。监理单位认为施工单位的处理方案存在失误。
说明工作面炮眼施工要求“平、直、齐、准”的具体含义。
分别说明该巷道锚杆抗拨力和喷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锚杆抗拔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巷道施工接近断层破碎带前,施工单位应提前做好哪项工作?说明理由及该项工 作的具体内容。
背景资料: 某煤矿为低瓦斯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方式,主、副井均布置在工业广场内。一施工单位承建该煤矿主井井筒工程,主井井筒穿越2层含水层,设计井筒净直径7.0m,深度860m,预计井筒最大涌水量为25m³/h。主井井底临时马头门进出车为东西方向。建设单位要求月进度不低于80m。 施工单位根据工程条件和相关规定编制了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井筒施工断面布置如图4所示,主要凿井施工设备选型及配置为:II型立井凿井钢井架;1台JKZ-2.8提升机配2.0m³吊桶和1台JK-2.5提升机配1.0m³吊桶提升;1台FJD-6伞钻打眼;1台HZ-4和1台HZ-6中心回转抓岩机装岩。
井筒施工到第二层含水层时,岩帮出现了若干个集中涌水点,累计岩帮涌水量约2m³/h,上部井壁淋水约1.5m³/h。监理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施工单位的设备选型及配置存在哪些不合理之处?应如何调整?
指出井筒施工断面布置图中缺少的主要施工设备或设施。
指出井筒施工断面设备布置存在的问题,说明理由或给出正确的做法。
井筒施工到第二层含水层时,施工单位应额外釆取哪些防治水措施以保证混凝土 浇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