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为有色金属企业,采用火法炼铜工艺,年产阳极铜10万t。公司下设办公室、计财部、生产运行部、安环部、设备部、供应部、销售部等7个部室,共有员工1000人。
E公司的主要设备设施有:原料制备系统、熔炼炉、吹炼炉、精炼炉、铸造生产系统、烟气回收系统及配套辅助设施。
为扩大产能,E公司计划新建年产10万t阳极铜生产线。项目建设前,E公司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F完成了安全预评价,进行了安全设施设计,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获得通过。2017年5月25日,项目建成并试运行。
2017年8月10日,由于吹炼转炉烧穿,新建生产线被迫转入大修阶段。8月15日,E公司委托有资质的G施工单位对吹炼转炉进行修复施工作业,同时委托H运输公司运送清炉的炉渣、废弃耐火材料及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大修结束后,E公司开展了新建生产线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E公司发布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2017年8月10日吹炼转炉烧穿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立即采取停炉措施,避免了事故进一步扩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018年3月,E公司开始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工作,增加了部分安全设备设施,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说明技术服务机构F编制的安全预评价报告中,评价结论部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说明E公司新建生产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说明E、G、H三家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分项分部工程作业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简述E公司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C公司为金属地下矿山开采企业,年开采矿石30X104t,服务年限50a。C公司2016年8月1日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矿长甲。经批准,C公司对十六中段以下矿山组织实施改扩建工程,2016年9月15日与B矿建工程公司签订了《矿山工程施工合同》,约定了改扩建施工作业内容。改扩建期间十六中段以上正常生产。2016年C公司投入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包括:主通风轴流风机维修支出4.7万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支出78.9万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支出11.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完善支出23.6万元,改扩建工程安全评价支出13.3万元,安全教育培训支出14万元。
2017年1月14日8时,B公司电焊班班长安排电焊工乙和另外2名工人,携带2台电焊机,对改扩建回风巷钢支护进行焊接作业,乙发现电焊机未接通电源,将电焊机电源线接到回风巷局部通风机备用配电箱上,开始焊接作业。11时20分,C公司安全员丙B公司安全员丁到焊接作业现场检查,丙告诉丁闻到了烧焦橡胶味,丁和乙都说应该电焊焊接产生的,属于正常情况,丙在现场没有发现异常,就与丁一起离开了。随后,乙与其他焊接工作人员也都离开作业现场升井吃午饭。
12时40分,C公司排水工发现改扩建回风巷充满浓烟,向调度室电话报告后撤离。在调度室带班的分管安全副厂长戊立即向矿长甲报告。甲要求戊通知其他副矿长、安全科长和B公司项目经理立即到井口集合,同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紧急升井。13时5分,甲陆续赶到井口,在没有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的情况下,先后组织50多人下井灭火施救,14时,甲感到事态严重,打电话向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报告。
事故当日19人死亡,3人失踪,101人重伤(其中64人急性中毒)。2017年1月19日,2名重伤人员医治无效死亡;2017年1月21日,1名失踪人员遗体被发现;2017年2月18日,又有2名重伤人员医治无效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7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为局部通风机备用配电箱供电的电缆质量不合格,使用中发热导致电缆绝缘破损,在距离配电箱15 m处发生短路,产生电弧,引燃电缆绝缘层及相邻衬木;火灾发生后,通风系统停电,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采矿作业层,造成部分井下作业人员及救护人员中毒和窒息;C、B公司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C、B公司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差。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A公司2016年属于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为( )元。
C公司为金属地下矿山开采企业,年开采矿石30X104t,服务年限50a。C公司2016年8月1日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矿长甲。经批准,C公司对十六中段以下矿山组织实施改扩建工程,2016年9月15日与B矿建工程公司签订了《矿山工程施工合同》,约定了改扩建施工作业内容。改扩建期间十六中段以上正常生产。2016年C公司投入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包括:主通风轴流风机维修支出4.7万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支出78.9万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支出11.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完善支出23.6万元,改扩建工程安全评价支出13.3万元,安全教育培训支出14万元。
2017年1月14日8时,B公司电焊班班长安排电焊工乙和另外2名工人,携带2台电焊机,对改扩建回风巷钢支护进行焊接作业,乙发现电焊机未接通电源,将电焊机电源线接到回风巷局部通风机备用配电箱上,开始焊接作业。11时20分,C公司安全员丙B公司安全员丁到焊接作业现场检查,丙告诉丁闻到了烧焦橡胶味,丁和乙都说应该电焊焊接产生的,属于正常情况,丙在现场没有发现异常,就与丁一起离开了。随后,乙与其他焊接工作人员也都离开作业现场升井吃午饭。
12时40分,C公司排水工发现改扩建回风巷充满浓烟,向调度室电话报告后撤离。在调度室带班的分管安全副厂长戊立即向矿长甲报告。甲要求戊通知其他副矿长、安全科长和B公司项目经理立即到井口集合,同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紧急升井。13时5分,甲陆续赶到井口,在没有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的情况下,先后组织50多人下井灭火施救,14时,甲感到事态严重,打电话向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报告。
事故当日19人死亡,3人失踪,101人重伤(其中64人急性中毒)。2017年1月19日,2名重伤人员医治无效死亡;2017年1月21日,1名失踪人员遗体被发现;2017年2月18日,又有2名重伤人员医治无效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7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为局部通风机备用配电箱供电的电缆质量不合格,使用中发热导致电缆绝缘破损,在距离配电箱15 m处发生短路,产生电弧,引燃电缆绝缘层及相邻衬木;火灾发生后,通风系统停电,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采矿作业层,造成部分井下作业人员及救护人员中毒和窒息;C、B公司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C、B公司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A公司应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企业预防措施,在制定分级控制度时,针对的对象应包括( )。
C热电厂为燃煤发电企业,位于南方某省港口,共有员工350人。C热电厂生产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蒸发量为220t/h高温高压燃煤锅炉8台、蒸发量为410t/h高温高压燃煤锅炉1台;60MW汽轮机组6台;各类变配电设备;阳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床、阴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床、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床、各类储罐及泵;输送燃煤的抓斗杋、皮带输送机、装载车等。
C热电厂主蒸汽和主给水系统采用母管制方式连接。对外供热系统主要有高压(9.8MPa)主蒸汽母管、中压(3.8MPa)供热母管和低压(1.4MPa)供热母管。
C热电厂采用氨法脱硫工艺,可脱除烟气中95%以上的硫氧化物。氨法脱硫系统设置容积60m3液氨储罐1个,最大充装率0.85,现存液氨25t。C热电厂有发电机冷却用氢储存库1座,储存有15MPa、40L氢气瓶100个。为了保证氢气供给及安全生产需要,拟新建建筑面积500m2氢气站1座,采用电解水工艺制氢,前期委托相关资质单位完成设计,已进入建设阶段。
C热电厂燃煤从港口煤场,通过皮带输送机,经过料仓进入燃煤锅炉。2015年1月5日,曾发生燃煤料仓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7年6月,C热电厂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同时开展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C热电厂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应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制作安全风险公告栏。安全风险公告栏应标明的内容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