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模拟试卷一
试卷总分: 100及格分数: 70试卷总题: 21答题时间: 120分钟
1
[单选题]
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日食饮得无衰乎
B.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收藏
纠错
2
[单选题]
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师举例阐释“宴饮类文学作品的悲伤情调”,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石崇《金谷诗序》)
B.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C.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D.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收藏
纠错
3
[单选题]
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下列正确的是(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
③④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③①
收藏
纠错
4
[单选题]
某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的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  )
A.
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B.
反复朗读优美的段落,提高鉴赏能力
C.
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品味隽永的语言
D.
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收藏
纠错
5
[单选题]
阅读《氓》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这个女子在回忆自己的感情生活,对一个曾经是自己丈夫的一个人,她在叙述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称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把它们找出来。(请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板书。)
师:称呼有远有近,有亲有疏,每一种称呼的背后都代表不同的情感。小组讨论分析这位女子的情感变化。
生1:氓——彼此间喜欢:子——尊敬
师:他的理解大家都认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氓——彼此间不熟悉:子——爱慕
师: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电视剧中常听到:我第一次遇见他时……
生3:复关——思念;尔——感动。高兴
师:用你的感觉读一读,生3读
生4:士——感情已慢慢疏远。不像原来那样亲切了
师小结:根据文中的情感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用哪些词语概括?原文有哪些依据?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师能准确找到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
B.
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新颖,有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C.
教师能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D.
教师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收藏
纠错
6
[单选题]
教师讲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时,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举出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诗句。以下学生所举的例子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C.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收藏
纠错
7
[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层次是“懂事儿”,即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的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拓展到几乎占领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教师是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实现将这一层次限定在较短时间内的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的概念,然后再验证这些概念,但是如果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感悟文本的真髓,就会使学生没有爬坡的感觉;第三个层次是“品味儿”,就是对文本“为什么这样写”的剖析,通过适当扩充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而归纳其写作风格。
对上述教学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
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感受作品风格的有效策略
C.
用“专门化”的术语解读诗歌,能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D.
文中概括的三个层次是教学的层次,也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层次
收藏
纠错
8
[单选题]
在以“叙事的艺术”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叙述顺序。下列作品采用了插叙的是(  )。
A.
海明威《老人与海》
B.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C.
张之路《羚羊木雕》
D.
李星华《十六年前的回忆》
收藏
纠错
9
[单选题]
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之后,学生对典型人物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吝啬鬼形象的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
A.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B.
茅盾《子夜》
C.
果戈理《死魂灵》
D.
吴敬梓《儒林外史》
收藏
纠错
10
[单选题]
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
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
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
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
B.
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中的、简洁精当
C.
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
D.
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
收藏
纠错
11
[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中,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师”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呀,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对以上教学案例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顺水推舟,幽默化解突发事件
B.
善于利用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C.
巩固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D.
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收藏
纠错
12
[单选题]
阅读《荷花淀》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
语文课该怎么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多,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关怀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填鸭式教育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与之相对的是启发式教育
B.
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C.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导
D.
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
收藏
纠错
13
[单选题]
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时,教师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正确使用成语的语句,建立自己的语言材料包。下列语句可以放人资料包的是(  )。
A.
据某网站调查,在工薪阶层幸福感最强的十大城市中,Y市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B.
有些媒体不挖掘重要新闻素材,喜欢用明星绯闻来笔走龙蛇,实在令人费解
C.
近年,盗窃技术变得更为多样,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窃贼登堂人室
D.
一百年前,埃菲尔铁塔曾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收藏
纠错
14
[单选题]
高中学校组织教研组围绕“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引领功能”展开课题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分享。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
要注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
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D.
要注意凸显选文的独特性、开放性和跨媒介的整合性
收藏
纠错
15
[单选题]
阅读某课组的个案访谈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设计《项链》教学方案之前,我阅读了研究莫泊桑作品的文献和一些描写女性形象的名作,比如《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我改变了之前单篇教学的想法,脑海中浮现的课型更接近群文教学,我就想如何能把相关的作品都串联到教学内容中,后来我就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这是一篇关于的小说”。我安排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然后用恰当的词来填空。
学生填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女性成长、小人物生存、生活代价、人性坚强、人生戏剧性、命运多变、人与人之间沟通、虚荣等等。这些关键词成为我上课时开展教学活动的支架,依靠这些支架我融入了读过的相关作品和资料,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鉴赏评价,从多重视角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对上述访谈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教师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B.
群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单篇教学内容的相互叠加
C.
学生理解的丰富性说明文本解读是多元无界的
D.
融人相关作品和资料容易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收藏
纠错
16
[简答题]

案例:阅读复习课《〈论语〉核心概念梳理》视频讲座片段,完成问题。

在孔子眼里,“仁”是一切德性的总说,其核心内涵简单明了,孔子对“仁”有一个经典的说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之所以强调“爱人”,是因为“爱”是建设性的情感,而“恨”是破坏性的情感,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爱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仁者爱人”的说法,我们会问两个问题:首先,是谁去爱呢?最切近的“爱人”的主体,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孔子说: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论语·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仁”的源头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爱人”就是要从“我”做起,切切实实地去“爱人”,这就是孔子思想平易近人之处。

其次,爱的对象是谁呢?墨家讲究“兼爱”,而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要将“爱人”由—种情感上升为一个社会的普遍原则,就必须提供一个切近易行的出发点,孔子看来,“爱人”可以从爱父母、爱家庭开始。所以,儒家强调“立爱自亲始”也就是“孝悌”,儒家强调“孝”,正因为“孝”是爱的出发点,也就是“仁”的出发点: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为“仁”之本。相比于其他人,我们对父母的爱是先天的。从爱父母亲人开始,由亲人之爱,上升到爱熟悉的人,然后是爱不熟悉的人,爱陌生人,直至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一家,最后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也就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大同社会。这就是有差等的爱、仁者君子的爱泽及百姓,小人的爱可能只到自己和亲人。

可见,爱亲,也就是“孝悌”,只是“仁”心的初门。仁道的大成,是要推亲而至疏,推己而及人,在孔子看来,只有“仁”的原则建立起来以后,才可以理顺人类社会的全部关系。

“仁者爱人”看似简单,却知易行难。例如︰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臂,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最大的爱莫过于对天下人的爱,这是“爱人”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这样的境界,可以称之为“圣”。而这样的圣人境界,也是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切身小事开始的。

正因如此,“仁”是—种极高的境界。“仁”是全德,只拥有部分美好的品质,是不能称之为“仁”的,孔子自己也说:著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仁”是全德,需诸德兼备、才能称之为“仁”。因此,要成为“仁人”,并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学”,下面我们将梳理孔子关于“学”的言论。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请评析教师录制在线视频讲座帮助学生复习《论语》的利与弊。

未作答
17
[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李白《蜀道难》原文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收藏
纠错
问题:
1、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未作答
18
[简答题]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

扶不扶

①摔倒的老人扶不扶,成为马年春晚小品的创作内容。演员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

了”,博得满堂采,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②施以援手,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本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而今却成了两难选择一-扶, 还是不扶

③网上关于“扶不扶”的投票调察显示,只有很少人选择“肯定会扶”,更多的人选择了不好说”。网上还有贴子说:“以前觉得自己- -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这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这关。”究其原因,“彭宇案”层出不穷,“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伤害了人们的善心

④人们感到困惑,好像站在了一个岔路口。-条路是助人为乐,但你可能因善举而被讹诈,面临被家属、官司、赔款纠缠。另一条路是回避风险,选择视而不见,绕路而行。可是,后者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小品《扶不扶》中,扶人者拿出手机拍照以自证清白的桥段,引发观众阵阵大笑,但这笑声中隐藏着多少悲哀呀!近日看到了一则新闻《“奔驰大叔”路遇倒地女子先拍照取证再扶人》,开奔驰的大叔说,做好事要懂得保护好自己。这不正是善良人的无奈之举吗?

⑤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似乎是个道德问题。如果要人们毫不犹豫地扶起摔倒的老人,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医疗保障,消除摔倒老人讹诈的动机;更需要法制建设,给反咬一口的恶人以应有的惩罚,保护每一个行善的好心人。让公平的社会保障,惠及每一位公民;让正义的法治,为人们的良知保驾护航。我相信,毫不犹豫地仲出援手的人会越来越多!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请从第①③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未作答
19
[简答题]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片段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歌词开头两句很相似,但苏轼用的是“风流人物”,而不是“英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它们都可以指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生:我觉得它们意思不同,一个侧重“风流”,一个突出“英勇”。

师:“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究竟有什么异同,我们一会儿再来讨论,先继续往下看。

师:再来看这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如果把“公瑾”换成“周郎”,把“初嫁”换成“出嫁”,意思会有什么变化?

生:“公瑾”是字,苏轼是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的。

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师:“初嫁”强调小乔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可是,我想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她不是“小乔”,已经是“老乔”了。

生(齐):啊?

师:苏轼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是不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这种理解合情合理,但不准确,大家还记得我开头提出的问题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风流人物”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衬托英雄的,说明周瑜是特别浪漫、懂爱情的。

师:对!在苏轼看来,只会打打杀杀不能算“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胆,还要有柔肠。

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爱情。苏轼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儿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的周瑜的完美形象。“英雄人物”容易让人们只想到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

生:“雄姿英发”。

师:“雄姿英发”描写的是“风流人物”英雄气概的一面,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哪一面呢?注意

啊,“羽扇纶巾”是文臣的装扮。

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师: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实际是写他风流倜傥、智慧超群。如果说,“公瑾当年”和“小乔初嫁”是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那么后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写的是周瑜的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师:好。这下我们就把“苏轼为什么用‘风流人物’”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实他心目中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说明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的教学意图。

未作答
2、

评析该教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

未作答
20
[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另外两首诗为《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收藏
纠错
问题:
1、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未作答
21
[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另外两首诗为《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

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每题3分,15题)
简答题(每题17.5分,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