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二
试卷总分: 100及格分数: 70试卷总题: 25答题时间: 120分钟
1
[单选题]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

NaCl、HCl、NaOH

B.

Cl2、Na2S、SO2

C.

HBr、CO2、CS2

D.

Na2O2、H2O2、O3

收藏
纠错
2
[单选题]

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则下列有关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

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c(OH-)

B.

HN3与NH,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

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N3-)>e(OH-)>c(H+)

D.

N3-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收藏
纠错
3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收藏
纠错
4
[单选题]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人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

B.

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

C.

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

D.

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1.L-1<c(A)<1.56 mol.L-1

收藏
纠错
5
[单选题]

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FeCl2溶液中通人

B.

氯气通入水中:

C.

D.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收藏
纠错
6
[单选题]

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收藏
纠错
7
[单选题]
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
A.
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
B.
氨极易溶于水
C.
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D.
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收藏
纠错
8
[单选题]
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
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
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
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收藏
纠错
9
[单选题]
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垂直迁移
D.
水平迁移
收藏
纠错
10
[单选题]
某学生在学习了氯的化学性质后,根据氯和溴结构的相似性,来学习溴的化学性质,感到非常轻松。这种学习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类比法
C.
分类法
D.
归纳法
收藏
纠错
11
[单选题]
某学生在进行“氯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  )。
A.
多重联系策略
B.
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C.
练习一反馈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收藏
纠错
12
[单选题]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
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
B.
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
C.
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
D.
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
收藏
纠错
13
[单选题]
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
A.
经历、参与、认识
B.
感受、认同、保持
C.
认同、体会、认识
D.
经历、关注、增强
收藏
纠错
14
[单选题]
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
①文献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实验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收藏
纠错
15
[单选题]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
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
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收藏
纠错
16
[单选题]
(  )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A.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
师生互动策略
C.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
合作学习
收藏
纠错
17
[单选题]
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A.
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C.
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
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收藏
纠错
18
[单选题]
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讲授法
B.
精讲与变式练习
C.
自学
D.
练习法
收藏
纠错
19
[单选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是(  )。
A.
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B.
从认知特点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C.
从已知知识基础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D.
从学习习惯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收藏
纠错
20
[单选题]

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3的是()。

A.

BCl3

B.

O3

C.

SO2

D.

PCl3

收藏
纠错
21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D中的溶液为浓硫酸。实验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总质量为m1g,洗气后装置D的总质量为m2g,产生氮气的体积为V L。某同学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经过小组分析、讨论,明确其中的原因并制订两种新的方案。 方案一:不改变原有实验装置,改为测量另一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 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装置为________。(填写“A”“B”“C”或“D”) 方案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在装置C与装置D间增加了一个实验装置,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装置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装置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收藏
纠错
问题:
1、

实验中的横线处应该填什么?

未作答
2、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请你谈谈如何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作答
22
[简答题]

案例:

材料一化学知识是描绘化学的客观途径,化学事实、规律和理论等是描绘的结果,是人类通过化学研究得到的共同知识。化学认识是认识主体从化学视角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化学知识描述客观世界,解决的是什么;化学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解决的是怎么认识,认识到什么。化学知识是偏向静止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展变化;化学认识是偏向动态的,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学习行为的开展而发生改变。化学知识是偏向客观的,是公认的;化学认识是偏向主观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材料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师】两支烧杯中分别盛装同浓度(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师】(演示: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的pH为1,醋酸的pH为3。通过这个实验,

你对盐酸和醋酸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盐酸全部电离为H+和Cl-,醋酸部分电离,除了有H+、CH3COO-之外,还有CH3COOH。

【师】醋酸部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

【生】电离程度很微弱,因为pH=3,说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约只有1%电离。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收藏
纠错
问题:
1、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学生转变认识、凝聚思维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化学教师可通过哪些方式设置认知冲突?

未作答
2、

材料二中,教师运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学生的认识?

未作答
3、

试以中学化学知识为例,写出认识元素化学知识的基本思路。

未作答
23
[简答题]

案例:

【胶体的课堂导入】教师上课用PPT展示图片,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吗?这些物质是怎么形成的吗?”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觉得特别有意思,已经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教师接着说:“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胶体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上面的那些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

【原电池的课堂导入】教师说:“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纳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

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和其他船只相撞了,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腐蚀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和船上所装的货物——精铜矿砂有关。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

收藏
纠错
问题:
1、

什么是课堂导入?

未作答
2、

教师课堂行为中,课堂导入要遵循哪些原则?

未作答
3、

现代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类型主要有哪些?材料中的教师分别采用的是哪种导入类型?

未作答
24
[简答题]

案例:

以下是某老师针对某版高一年级化学教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备注:实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马上有一位学生走到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将两极导线放在舌尖感受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这里没有提供电的外在装置,应该是生物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

【学生实验】实验时2人合作,每位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并注意实验规则。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课堂投影】伽伐尼实验、伏打电池和铜锌原电池。

【学生实验】纽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组一: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电极,探究原电池对电极的要求;

组二: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溶液,探究原电池对溶液的要求;

组三: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重点探究闭合回路对原电池形成的影响;

组四: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任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案例一:自由女神的痛苦

案例二:格林太太的假牙

案例三:短命的游艇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收藏
纠错
问题:
1、

本节课对采用学生实验引人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什么理念?

未作答
2、

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未作答
3、

作为教师,谈本节课的教学优点。

未作答
25
[简答题]

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某本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的教学内容,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潮湿的和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在氯气中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板书:Cl2+H2O=HCl+HClO,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 这时有学生质疑,HCl与HClO同时生成,为什么不是HCl使有色布条褪色。教师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HCl有没有漂白性,并开展交流讨论得出了结论。

收藏
纠错
问题:
1、

简述实验探究法的主要环节。

未作答
2、

说明实验探究法的教学功能。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每题3分,20题)
简答题(每题18分,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