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二
试卷总分: 100及格分数: 70试卷总题: 30答题时间: 120分钟
1
[单选题]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
A.
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B.
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
C.
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
D.
质壁分离和复原
收藏
纠错
2
[单选题]
细胞内具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与高尔基体
B.
细胞核与溶酶体
C.
叶绿体与线粒体
D.
内质网与线粒体
收藏
纠错
3
[单选题]
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乳酸
B.
H2O、Na+
C.
C6H12O6
D.
血红蛋白、胃蛋白酶
收藏
纠错
4
[单选题]
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多少个氧原子?()
A.
M—N+Z
B.
M—N—Z
C.
M+N—Z
D.
M+N+Z
收藏
纠错
5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可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各物质的理化性质保持恒定不变
D.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收藏
纠错
6
[单选题]

B、C两点的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收藏
纠错
7
[单选题]

如图1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流程,图2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发酵装置。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

B.

冲洗葡萄不能次数太多,否则果酒的制作会失败

C.

图2中的装置排气口弯曲可防止发酵液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D.

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

收藏
纠错
8
[单选题]
植物细胞中,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  )。
A.
叶绿体
B.
细胞膜
C.
线粒体
D.
细胞核
收藏
纠错
9
[单选题]

图1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生物体内DNA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等可以断开⑤键

B.

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D.

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收藏
纠错
10
[单选题]

“超级细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药性极强,现有抗生素均不能将其杀灭。图6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6中a表示细菌的变异,b表示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B.

不同性状细菌之间的隔离是超级细菌形成的必要条件

C.

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NDM基因出现和该基因频率增加

D.

若NDM基因位于质粒上,则会更容易在不同个体间转移

收藏
纠错
11
[单选题]

对某池塘中的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以及体内某种主要污染物含量.结果见下表。

关于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表述最合理的是()

A.

丙→戊→丁→乙→甲

B.

甲→乙→丁→戊_→丙

C.

D.

收藏
纠错
12
[单选题]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
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问,提高产蛋率
D.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收藏
纠错
13
[单选题]

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

A.

B.

C.

D.

收藏
纠错
14
[单选题]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

强刺激b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

强刺激c点,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D.

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收藏
纠错
15
[单选题]
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收藏
纠错
16
[单选题]
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3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
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
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
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
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收藏
纠错
17
[单选题]
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
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⑦
收藏
纠错
18
[单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选定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订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生物教师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多,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情况,展开了题为“大额教学班级有效组织生物教学活动的探索”的教学研究
B.
只有课题的选题阶段离不开查阅文献
C.
研究方案一经制订,就要执行到底,研究过程中不能再更改
D.
研究成果的表述阶段,拟定的题目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物学教学改革”
收藏
纠错
19
[单选题]
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经验总结法
收藏
纠错
20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教师备课时分析教材内容的正确做法?()
A.
严格按照教科书内容而不研读课程文件
B.
利用概念图法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C.
分析课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D.
研读相关的文献,加深对生物学和生物学课程的理解
收藏
纠错
21
[单选题]
高一新学期开始,某生物教师为了掌握新生的生物学基础、学习兴趣等信息,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教学,于是对全班学生展开了一次测试。该测试属于()。
A.
配置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收藏
纠错
22
[单选题]

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ARS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B.

SARS病毒的变异率较高

C.

SARS病毒能在MSN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

SARS病毒颗粒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收藏
纠错
23
[单选题]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准确地对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的一段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剪切(见图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可被用于基因敲除

B.

向导RNA可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

C.

Cas9的作用是破坏DNA特定位点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D.

向导RNA与目标DNA之间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结合

收藏
纠错
24
[单选题]

某研究者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等于1时,35°C条件下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光照强度大于7时,25°C和15°C条件下植物总光合速率相同

C.

光照强度大于7时,5°C条件下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最高

D.

光照强度等于8时,15°C条件下植物释放氧气的速率比其他实验组的更大

收藏
纠错
25
[单选题]
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同
B.
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途径和场所不同
C.
还原型辅酶1消耗的途径和场所不同
D.
相同质量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TP的量不同
收藏
纠错
26
[简答题]

材料.

某教师“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片段:

(1)问题情境创设: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么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其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收藏
纠错
问题:
1、

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

未作答
2、

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未作答
27
[简答题]

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请针对该生实验存在的错误进行改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否选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什么?

未作答
2、

材料中的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请列举其他两种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

未作答
28
[简答题]

材料:

收藏
纠错
问题:
1、

本材料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

未作答
2、

材料中多处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简述讲解时应注意的要点。

未作答
29
[简答题]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功能两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膜是如何提取的以及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教材只述及了分析结果,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即可。细胞膜作为细胞系统的边界,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教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采用类比、打比方等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几种主要功能。在介绍完细胞膜之后,还提到了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收藏
纠错
问题:
1、

依据以上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为本节内容设计一个导入。

未作答
30
[简答题]

某版本教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的部分内容如下。

收藏
纠错
问题:
1、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直观教具,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

未作答
2、

利用所设计的教具,写出“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节的教学过程。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每题2分,25题)
简答题(每题20分,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