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桥梁工程结构物的流水施工的进度计划双代号网络图和节点时间参数如下图。 该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是( )条。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包括( )。
桥梁支架(拱架)刚度验算时,其荷载组合为模板、支架、拱架自重和( )。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某隧道施工,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洞隧道,单洞设计为9.75×5m,左线起止里程桩号ZK36+625.0~ZK37+698.0,右线起止里程桩号YK36+630.0~YK37+733.0,进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785.0m,出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797.0m,轴线方向300°。ZK37+680.0~ZK37+698.0(YK37+715.0~YK37+733.0)出口段: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地下水资源丰富,埋深较浅,属于浅埋段。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220.6。隧道开挖时为了防止事故发生,施工前采用超前锚杆和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然后采用多台阶法施工。在隧道施工中,加强施工监测,施工监测典型的位移一时间曲线见图1。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临时供电的具体要求如下:(1)隧道照明,成洞段、瓦斯地段和不作业地段不得超过220V,一般作业地段不宜大于36V;(2)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使用橡套电缆;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宜采用绝缘良好胶皮线架设;(3)瓦斯地段的输电线必须使用密封电缆,不得使用皮线。2013年10月26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涌水事故,导致11人死亡。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发的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要求,由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对隧道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为Ⅲ级,由施工单位进行爆破工程专项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工程合同,交工验收两年后,该高速公路工程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建设单位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施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³/h。 (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³/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1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双线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桥长612m,跨径布置为81m+3×150m+81m,主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墩身为薄壁单室空心墩,墩身最大高度60m,主桥0号、1号块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宽12m,翼板宽3m,主桥桥位处河道宽550m,水深0.8-4m,河床主要为砂土和砂砾。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本桥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情况,施工单位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其中0号,1号采用托架法施工,悬臂端托架布置示意图如下:
注:图中尺寸单位均以cm为单位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该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C和D。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织审核,项目总部签字后报监理单位。
事件三:0号,1号块混凝土施工拟采用两次浇筑方案:
第一次浇筑高度5.27M,主要工艺流程为:托架及平台拼装→安装底模及外侧模→E→安装底板、腹板、横隔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预埋件→F→浇筑混凝土→养护;
第二次浇筑高度4M,主要工艺流程:G→内侧模加高→安装内支架及顶板、翼板模板→H→安装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横向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埋设各种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养护。
事件四:施工单位采用墩侧塔吊运输小型机具和钢筋等材料;采用专用电梯运送施工人员;采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浇筑。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条全长1310m横跨一条二级公路与某生态湿地公园景区的钢结构步行桥工程。该桥梁主桥上部结构采用(55+2×90+55)m圆筒形镂空钢桁架结构,其外径4.15m,内径3.55m,桥面全宽6.0m。为保护生态湿地环境,节约施工用地,保证施工进度,主桥采用顶推施工方案。引桥为30m跨径的钢箱梁桥,采用分段吊装安装方式。主桥钢桁梁总长290m,结合现场情况拟将主桥钢桁梁在主桥3~4号墩之间搭设拼装支架逐段拼焊,并在支架上采用步履式智能顶推装置配合竖向千斤顶将钢桁梁顶推至设计位置,最后20m钢桁梁在拼装支架上拼装成整体。 主桥钢桁梁在工厂内制造成构件运至现场,在卧拼胎架上拼焊成圆形小节段,然后用龙门吊运至拼装支架上立拼焊成顶推节段,各顶推钢桁梁节段间主要采用焊接,部分杆件采用焊接与高强度螺栓合用连接。桥面系构件在工厂内制造,运至现场采用焊接与高强度螺栓合用连接成整体。 主桥桥跨与主梁钢桁梁拼装顶推现场布置如图5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主桥钢桁梁拼装与顶推架设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做法: (1)工地焊接前采用钢丝砂轮对焊缝进行除锈,并在除锈后的48h内进行焊接; (2)高强度螺栓施拧采用扭矩扳手,在作业前后均应进行校正; (3)当钢桥为焊接与高强度螺栓合用连接时,完成终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后应进行焊缝检验; (4)工地焊接时应设立防风、防雨设施,遮盖全部焊接处;焊接时风力应小于5级,温度应高于5℃,相对湿度应小于85%; (5)临时墩上必须设置顶推装置; (6)主梁顶推完成后,永久支座应在落梁后进行安装。 事件2:主桥拼装及顶推架设施工主要作业工序包括:①钢梁定位与永久支座安装;②在拼装支架上拼装20m梁段完成全桥拼接;③主梁前端安装顶推钢导梁;④主桥钢桁梁首节段拼装;⑤构件运至现场;⑥落梁;⑦首节段顶推移梁;⑧施工场地准备;⑨逐段拼装顶推270m梁段至设计位置。 事件3:主桥拼装及顶推架设施工中,施工单位配备的主要机具设备有:步履式智能顶推装置、竖向顶升千斤顶、移动式起重机、手拉葫芦、钢丝砂轮等。顶推施工中采用的水平一竖向顶推方式的滑动装置由摩擦垫、滑块(支承块)组成。 事件4:主桥拼装及顶推施工计划总工期为90d,按拼装场地准备(10d)、拼装顶推支架搭设(20d)、钢桁梁拼焊(50d)、钢桁梁顶推(50d)、桥面附属设施安装(50d)、落梁拆除支架(10d)共六个主要工作控制施工,其中拼装场地准备与拼装顶推支架搭设可同时开工,钢桁梁顶推在钢桁梁拼焊10d后方可开始,桥面附属设施安装比钢桁梁顶推推迟10d开工。施工单位拟按表1格式绘制主桥拼装及顶推施工横道图。
图5中,C、D(图中虚线框内)各是哪种临时设施?写出设施C的主要作用。
事件1中,逐条判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写出事件2中工序①~⑨的正确排序(以“②→③→⑥→……”格式作答)。
事件3中,施工单位还应配备哪些主要的机具设备?顶推施工中滑动装置的组成部分还应有哪些?
根据事件4,复制表1至答题卡上,并在表中绘制主桥拼装及顶推施工的横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