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工程合同,交工验收两年后,该高速公路工程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建设单位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1+450,全长1730m。隧道两端洞口100m范围内为偏压浅埋段,其围岩级别为Ⅴ级。隧道洞口开挖断面宽度为13.5m,左右洞口中心线间距为50m。隧道左右洞地质情况相同。隧道最大埋深为80m,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
开工前,有关单位根据围岩特性对该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进行了核实,并计算了各级围岩段占全隧长的百分比。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安全质量检查,发现施工单位存在如下错误做法: ①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工艺; ②对于隧道底部超挖部分采用洞渣回填; ③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允许车辆通行; ④二次衬砌距Ⅳ级围岩掌孑面的距离为100m。
(一)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甲公司中标并-b发包人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甲公司项目部编制了工程施工进度单代号网络计划图(如图1所示),监理工程师批准了该计划。
合同约定当工程量增加超出清单工程量25%时,双方可以协商调整超出25%部分的单价,甲公司部分工程量清单报价见表1。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由于设计变更,路基挖土方实际完成工程量为90000m3,双方协商调整单价为14元/m3。边沟人工清淤挖运20m实际完成工程量82m3。 事件2:A、B工作开工5d后开始下雨,因季节性下雨导致停工4d,后变为50年一遇特大暴雨,导致停工6d。承包商提出工程延期10d与窝工补偿2万元。 事件3:由于设计变更,导致C工作推迟开工60d。 事件4:D工作完成后,业主委托第三方检验,检验结果质量为不合格。承包商返工修复完工后,业主重新委托第三方检验。由于D工作返工,影响了G工作的开始时间,业主要求承包商赶工,监理工程师也需要一起加班。
事件1中,路基挖方的总价为多少元?边沟人工清淤挖运是否计价?说明理由。(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将工程施工进度单代号网络计划转换为双代号网络图。
事件2中,承包商可以获得的工期和窝工补偿各为多少?事件3中,承包商可以索赔的工期为多少?
事件4中,业主可以向承包商提出索赔的费用有哪些?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22k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该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进场后采用活动板房自建驻地项目部,驻地生活用房建设时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驻地办公用房面积考虑了下列各个部(或室)的要求:项目经理室、书记办公室、项目副经理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办公室(质检部、合同部、技术部、财务部、安全部等)、综合办公室、医务室、保安室、档案资料室、打印复印室…… 事件2: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前,进行了各项标准试验,包括标准击实试验、B试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结构强度试验等,其中路面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如图4所示。
事件3:施工单位进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后,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查批准。监理工程师审查试验报告后,即肯定并签认了施工单位的标准试验参数。 事件4:施工单位为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定了《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办法》及相关试验管理制度,现部分摘录如下: (1)工地试验室对试验、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原始记录和报告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并加盖项目部公章。 (2)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不能留空。 (3)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采用涂改液涂改,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
写出图3中A的名称以及图4中检测参数3可采用的试验方法。
补充事件1中驻地办公用房面积考虑时缺少的部(或室)。
写出事件2中B试验的名称以及图4步骤三中C设计、步骤四中D参数的名称。
判断事件3中监理工程师做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理由;如果错误,改正错误之处。
逐条判断事件4中《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办法》摘录内容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0+200,全长480m。隧道左右洞相距36m,地质情况相同,其中K19+720~K19+775段和K20+165~K20+200段穿越强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为Ⅴ级围岩段;K19+775~K19+875和K20+035~K20+035段穿越中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一破碎,为Ⅳ级围岩段;K19+875~K20+035段穿越微风化泥质灰岩段,岩质中硬,岩体较破碎,为Ⅲ级围岩段。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设钢支撑和仰拱。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开工前,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Ⅳ级和Ⅴ级围岩的连续长度及合计长度进行了统计,并由(A)负责对该隧道进行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B)、(C)、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等。
事件二:施工单位采用钻爆法开挖,Ⅳ级围岩段,爆破设计周边眼为60个,爆破后,某开挖面残留有痕迹的炮眼数为45个。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Ⅳ级围岩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
事件四:施工单位在进行仰拱及防水板施工作业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I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55±4m,V级围岩的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45±4m;
②仰拱施工采用左右半幅分次浇筑方式;
⑤防水板搭接宽度为80±10mm。
结合事件一和背景,写出隧道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理由。
事件一中A、B、C各代表什么?
针对事件二和背景,计算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并判断该值是否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
事件三中,按材料的组成还可以采取哪种型式钢支撑?
逐条判断事件四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