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流水深2.0m,流速1.5m/s,不宜选用的围堰类型是()。
隧道在断面形式和地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沉降相对较小的喷锚暗挖施工方法是()。
某市政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该工程的总工期为()个月。
某工程公司承建一座城市跨河桥梁工程。河道宽36m,水深2m,流速较大,两岸平坦开阔。桥梁为三跨(35+50+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总长120m。桥梁下部结构为双柱式花瓶墩,埋置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立面见图1。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 1.经方案比选,确定导流方案为:从施工位置的河道上下游设置挡水围堰,将河水明渠导流在桥梁施工区域外,在围堰内施工桥梁下部结构: 2.上部结构采用模板支架现浇法施工,工艺流程为:支架基础施工→支架满堂搭设→底模安装→A→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预应力张拉→模板及支架拆除。 预应力筋为低松弛钢绞线,选用夹片式锚具。项目部拟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数值确定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采用应力值控制张拉,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项目部根据识别出的危大工程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按相关规定进行了专家论证,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立了危大工程公告牌,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按桥梁总长或单孔跨径大小分类,该桥梁属于哪种类型?
简述导流方案选择的理由。
写出施工工艺流程中A工序名称,简述该工序的目的和作用。
指出项目部拟定预应力施工做法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并简述伸长值校核的规定。
危大工程公告牌应标明哪些内容?
背景资料: 某市政公司承建水厂升级改造工程,其中包括新建容积1600m³的清水池等构筑物,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等级为P8、C35。清水池结构断面见图2所示。在调研基础上项目部确定了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获得批准后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清水池地基土方施工遇到不明构筑物,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拆除并换填处理,增加了60万元的工程量。 事件二:为方便水厂运行人员,施工区未完全封闭。发生了一名取水样人员跌落基坑受伤事件,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部采取纠正措施。 事件三:清水池满水试验时,建设方不认同项目部制定的三次注水方案,主张增加底板部位试验,双方协商后达成一致。
事件一增加的60万元能索赔吗?说明理由。
给出增加工程量部分的计价规定。
指出图2中A和B的名称与用处。
简述事件二项目部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分析事件三中建设方主张的意图,简述正确做法。
背景资料:地铁工程某标段包括A、B两座车站以及两座车站之间的区间隧道(见图3),区间隧道长1500m,设2座联络通道,隧道埋深为1~2倍隧道直径,地层为典型的富水软土,沿线穿越房屋、主干道路及城市管线等,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冻结加固暗挖施工。本标段由甲公司总承包,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甲公司将盾构掘进施工(不含材料和设备)分包给乙公司,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施工(含材料和设备)分包给丙公司。建设方委托第三方进行施工环境监测。 事件二:在1#联络通道暗挖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坍塌事故,导致停工10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发后进行了事故调查,认定局部冻结强度不够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件三:丙公司根据调查报告,并综合分析现场情况后决定采取补打冻结孔、加强冻结等措施,并向甲公司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进行了汇报。
结合本工程特点简述区间隧道选择盾构法施工的理由。
盾构掘进施工环境监测内容应包括哪些?
事件一中甲公司与乙、丙公司分别签订哪些分包合同?
在事件二所述的事故中,甲公司和丙公司分别承担何种责任?
冻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应由哪几个公司编制?事件三中恢复冻结加固施工前需履行哪些程序?
【背景资料】 某城市供热外网一次线工程,管道为DN500钢管,设计供水温度110℃回水温度70℃,工作压力1. 6MPa。沿现况道路辐射段采用DN2600mm钢筋混凝土管作为套管,泥水平衡机械顶进,套管位于卵石层中,卵石最大粒径300mm。顶进总长度421.8m。顶管与现状道路位置关系见图4-1。 开工前,项目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重点是顶管影响范围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和运行状况,以便加强对道路、地下管线的巡视和保护,确保施工安全。 项目部编制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在永久检查井处施做工作竖井,制定道路保护和泥浆处理措施。 项目部制定应急预案,现场制备了水泥、砂、注浆设备、钢板等应急材料,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套管顶进完成后,在套管内安装供热管道,断面布置见图4-2。
根据图4-2,指出供热管道顶管段属于哪种管沟敷设类型?
顶管临时占路施工需要哪些部门批准?
为满足绿色施工要求,项目部可采取哪些泥浆处理措施?
如出现道路沉陷,项目部可利用现场材料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指出构件A的名称,简述构件A安装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