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尾矿库为山谷型尾矿库,上游法筑坝,初期坝坝高30 m,堆积坝坝高80 m,总库容为700×104m3,尾矿库下游500 m处有300人的村庄。根据《尾矿库安全规程》(GB 39496),对照下表中尾矿库防洪标准,该尾矿库调洪演算的洪水重现期是()年。
注:PMF为司能最大洪水。
S露天铁矿2010年建成投产,设计年采出矿石1200×104 t,采场台阶高度15 m,采用φ250 mm及φ310 mm电动牙轮钻机穿孔,非电微差爆破,5 m3液压挖掘机铲装,汽车运输。采场生产由P公司总承包。
S露天铁矿优化后的爆破参数为:φ310 mm钻机穿孔,孔深17.5 m,单孔爆破面积60~70 m2、填塞长度不小于6m,前排单孔装药量630~700 kg、后排单孔装药量700~840 kg,单位炸药消耗量0.68~0.82 kg/m3,爆破产生的大块矿岩最大对角线长度小于1.4 m,大块率小于0.6%。
2018年12月15日,P公司技术员王某完成-30 m平台的爆破设计方案,具体为:4排炮孔,每排10孔,使用φ310 mm钻机穿孔,孔深17.5 m,单孔爆破面积约63~66 m2,总爆破体积约38700 m3,前排单孔装药量670 kg,其余单孔装药量770 kg,单位炸药消耗量0.77 ka/m3。
12月21日,P公司钻机班班长赵某安排φ250 mm钻机,按照王某的爆破设计方案确定的孔距和排距,完成-30 m平台的穿孔作业,实际平均孔深18.2 m。22日实施爆破作业时,前排单孔实际装药量为530 kg,其余单孔实际装药量为590 kg。
12月23日16时左右,采场遇大雾,能见度不足20 m,挖掘机司机张某在22日爆破形成的爆堆下进行铲装作业时,爆堆顶部一对角线长度达2.3 m的大块岩石突然滑落,将张某挤伤。
事故调查发现,事故爆区大块率达8.5%;无S露天铁矿对P公司的相关检查、考核记录无φ310 mm钻机变更为φ250 mm钻机穿孔的记录;无技术员王某对穿孔作业进行检查的记录。
计算22日爆破的实际单位炸药消耗量,并分析大块率高的原因。
按致损因素判断该起伤人事故的类型,并分析其直接原因。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列出该矿采场存在的6项危险有害因素。
提出防范此类伤人事故的安全措施。
某露天开采铜多金属矿,矿岩松散系数1.50,沉降系数1.25。该矿排土场设在狭长沟谷内,沟底整体地形南高北低、平均纵坡8%~9%、沟长6200 m,南、东、西三面均为坡度23°~50°高山,基岩为相对隔水层。排土场距露天采场550 m,距进矿公路2700 m,距选矿厂2900 m,周边无村庄和其他设施。 排土场设计堆置标高+5290.0~+4720.0 m,最终排土高度570.0 m,总客积51000×104 m3,用于堆置废石和低品位矿石实方量总计40690.81×104 m3。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与推土机推排的排土工艺,从高位向低位按台阶整体均衡向前推进,每50 m排土高度设一宽度30 m的安全平台,卸载平台边缘设置安全车挡(见下图)。
排土场上游汇水面积4575×10 4 m2。沿排土场+5290.0 m平台四周修建1.0 m×1.0 m截洪沟,将上游汇水排出场外。同时在排土场底部设置多道导流盲沟,将场内积水引出场外。为保护下方工业场地安全,在排土场北侧坡脚前100 m设有8.0 m高的挡石坝。 排土作业区四周设有高杆高强度照明灯,路灯间距30 m。排土作业区内按要求设有若干限速等安全标志牌。该矿按规定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制定了排土场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其中泥石流专项应急预案包括适用范围、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处置措施三部分内容。
计算该矿实际需要的排土场总容量,并说明设计容量是否满足实际需要。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补充该矿泥石流事故专项预案中缺失的内容。
提出该矿排土场上下台阶同时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5号),列出该排土场在用的专用安全设施。
甲地下铁矿开采范围为-500~-200 m,竖井开拓,南北两翼开采,北翼长2000 m,南翼长1700 m。主井、副井、专用进风井位于矿体中部下盘,南、北回风井位于两翼端部下盘。南回风井用于下放大型无轨设备,副井、专用进风井、北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矿区-200 m中段以上为岩溶水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200 m中段以下为基岩裂隙水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018年6月该矿建成投产,同时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确定的关键任务为爆破、井下动火作业、副井提升作业。12月20日安全标准化体系发布实施。至2019年6月,安全标准化体系试运行满6个月,并完成了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与管理评审。同年11月取得二级安全标准化证书。
2020年5月14日,甲铁矿在-500 m中段北翼端部掘进采准巷道时,贯穿邻近的乙铁矿越界开采留下的采空区,致使大量老窿水涌入甲铁矿,造成2人死亡,并淹没-500 m主水泵房和井下中央变电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0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该矿未制定探放水作业管理制度,未辨识乙铁矿开采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采准巷道无开工报告、作业方案,仅有掘进任务单但未明确探放水要求,未见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未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监护,专业技术人员未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安监总办(2014]49号),甲铁矿发生事故后,该矿安全标准化等级如何认定并说明理由。
列出该矿需要审批的井下作业任务清单。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一(20173 98号),判定甲铁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T 2050.2),指出甲铁矿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的要素。
辨识该矿在邻近矿体边界掘进巷道作业时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指出该矿掘进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某地下矿山28号采场设计的通风系统为-320 m水平中段石门及运输平巷进风,经采场天井、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由主扇抽出地表。2019年11月5日16时20分左右,3家承包商的12名职工进入28号采场作业。18时10分左右,正在进行出矿、支护作业的7名职工闻到刺鼻的气味,随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职工撤离。职工撤离过程中,途经正在支护的巷道时,又遇巷道顶板局部冒落。最终2名职工重度中毒,1名职工被冒落的浮石砸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焊接作业引燃了临时支护用的木料。事后调查还发现:当班未安排专人统一协调3家承包商的现场作业;作业现场没有防灭火设施;当班没有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3名出矿作业的职工共用2台自救器,其中1台自救器指示针在红区、1台自救器被挂在距作业地点50 m的溜井处;事故时28号采场通风系统尚未形成,利用2台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为非阻燃材料且多处破损;2019年10月1日1时15分至11月5日21时51分,监测监控系统记录的28号采场气体浓度分别为氧气18.9%~20%、一氧化碳0.0016%~0.0025%、氮氧化物(折算成二氧化氮)0.00009%~0.0005%、二氧化硫0.00021%~0.00041%、硫化氢0.00024%~0.00072%。该矿与3家承包商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中两家承包商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完全相同,赵某同时任两家承包商技术负责人。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了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专项拨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该起事故间接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某地下矿山28号采场设计的通风系统为-320 m水平中段石门及运输平巷进风,经采场天井、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由主扇抽出地表。2019年11月5日16时20分左右,3家承包商的12名职工进入28号采场作业。18时10分左右,正在进行出矿、支护作业的7名职工闻到刺鼻的气味,随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职工撤离。职工撤离过程中,途经正在支护的巷道时,又遇巷道顶板局部冒落。最终2名职工重度中毒,1名职工被冒落的浮石砸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焊接作业引燃了临时支护用的木料。事后调查还发现:当班未安排专人统一协调3家承包商的现场作业;作业现场没有防灭火设施;当班没有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3名出矿作业的职工共用2台自救器,其中1台自救器指示针在红区、1台自救器被挂在距作业地点50 m的溜井处;事故时28号采场通风系统尚未形成,利用2台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为非阻燃材料且多处破损;2019年10月1日1时15分至11月5日21时51分,监测监控系统记录的28号采场气体浓度分别为氧气18.9%~20%、一氧化碳0.0016%~0.0025%、氮氧化物(折算成二氧化氮)0.00009%~0.0005%、二氧化硫0.00021%~0.00041%、硫化氢0.00024%~0.00072%。该矿与3家承包商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中两家承包商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完全相同,赵某同时任两家承包商技术负责人。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了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专项拨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28号采场气体监测监控记录,下列各种气体中,浓度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相关规定的气体是()。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某地下矿山28号采场设计的通风系统为-320 m水平中段石门及运输平巷进风,经采场天井、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由主扇抽出地表。2019年11月5日16时20分左右,3家承包商的12名职工进入28号采场作业。18时10分左右,正在进行出矿、支护作业的7名职工闻到刺鼻的气味,随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职工撤离。职工撤离过程中,途经正在支护的巷道时,又遇巷道顶板局部冒落。最终2名职工重度中毒,1名职工被冒落的浮石砸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焊接作业引燃了临时支护用的木料。事后调查还发现:当班未安排专人统一协调3家承包商的现场作业;作业现场没有防灭火设施;当班没有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3名出矿作业的职工共用2台自救器,其中1台自救器指示针在红区、1台自救器被挂在距作业地点50 m的溜井处;事故时28号采场通风系统尚未形成,利用2台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为非阻燃材料且多处破损;2019年10月1日1时15分至11月5日21时51分,监测监控系统记录的28号采场气体浓度分别为氧气18.9%~20%、一氧化碳0.0016%~0.0025%、氮氧化物(折算成二氧化氮)0.00009%~0.0005%、二氧化硫0.00021%~0.00041%、硫化氢0.00024%~0.00072%。该矿与3家承包商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中两家承包商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完全相同,赵某同时任两家承包商技术负责人。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了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专项拨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一[20173 98号),该矿存在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某地下矿山28号采场设计的通风系统为-320 m水平中段石门及运输平巷进风,经采场天井、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由主扇抽出地表。2019年11月5日16时20分左右,3家承包商的12名职工进入28号采场作业。18时10分左右,正在进行出矿、支护作业的7名职工闻到刺鼻的气味,随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职工撤离。职工撤离过程中,途经正在支护的巷道时,又遇巷道顶板局部冒落。最终2名职工重度中毒,1名职工被冒落的浮石砸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焊接作业引燃了临时支护用的木料。事后调查还发现:当班未安排专人统一协调3家承包商的现场作业;作业现场没有防灭火设施;当班没有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3名出矿作业的职工共用2台自救器,其中1台自救器指示针在红区、1台自救器被挂在距作业地点50 m的溜井处;事故时28号采场通风系统尚未形成,利用2台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为非阻燃材料且多处破损;2019年10月1日1时15分至11月5日21时51分,监测监控系统记录的28号采场气体浓度分别为氧气18.9%~20%、一氧化碳0.0016%~0.0025%、氮氧化物(折算成二氧化氮)0.00009%~0.0005%、二氧化硫0.00021%~0.00041%、硫化氢0.00024%~0.00072%。该矿与3家承包商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中两家承包商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完全相同,赵某同时任两家承包商技术负责人。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了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专项拨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2号),该矿外包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某地下矿山28号采场设计的通风系统为-320 m水平中段石门及运输平巷进风,经采场天井、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由主扇抽出地表。2019年11月5日16时20分左右,3家承包商的12名职工进入28号采场作业。18时10分左右,正在进行出矿、支护作业的7名职工闻到刺鼻的气味,随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职工撤离。职工撤离过程中,途经正在支护的巷道时,又遇巷道顶板局部冒落。最终2名职工重度中毒,1名职工被冒落的浮石砸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焊接作业引燃了临时支护用的木料。事后调查还发现:当班未安排专人统一协调3家承包商的现场作业;作业现场没有防灭火设施;当班没有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3名出矿作业的职工共用2台自救器,其中1台自救器指示针在红区、1台自救器被挂在距作业地点50 m的溜井处;事故时28号采场通风系统尚未形成,利用2台局部通风机通风,风筒为非阻燃材料且多处破损;2019年10月1日1时15分至11月5日21时51分,监测监控系统记录的28号采场气体浓度分别为氧气18.9%~20%、一氧化碳0.0016%~0.0025%、氮氧化物(折算成二氧化氮)0.00009%~0.0005%、二氧化硫0.00021%~0.00041%、硫化氢0.00024%~0.00072%。该矿与3家承包商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其中两家承包商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完全相同,赵某同时任两家承包商技术负责人。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了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专项拨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该矿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安全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