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物制剂与剂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大分类。下列稳定性变化中属于物理性变化的是
关于药物含量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中国药典》,关于贮藏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栓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下列关于伊托比利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调血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的化学结构如下,其药效团是为
脂质体的质量要求中,检查项目不包括
常与乙醇、丙二醇、注射用水组成注射剂的复合溶剂,大剂量注射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惊厥、麻痹、溶血等现象的是
乳剂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现象,不影响乳剂质量的是
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说法,错误的是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靶点是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药物注射剂的说法,说法错误的是
吗啡化学结构如下,关于其结构与临床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某患者使用氯霉素滴眼液Ⅰ后感觉口苦,改用氯霉素滴眼液Ⅱ后该现象明显减轻,推测其较为合理的原因是
药物分子与靶标的键合方式中,作用强而持久的是
关于卡托普利结构中巯基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药动学参数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药物效价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新生儿使用某种药物时,易发生蓄积性中毒,如氯霉素可导致“灰婴综合征”。其主要原因为
孕激素黄体酮化学结构如下,关于其结构特征与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结构内含有羟基金刚烷片段,增加代谢稳定性的降糖药是
关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与体内药物代谢最主要的氧化酶是
下列核苷类药物中,在体内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属于前药的是
在药物代谢的Ⅱ相反应中,与药物结合的内源性极性小分子不包括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防止输液微粒污染的方法是
临床应用中,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其原因是
下列药物发挥的作用属于对因治疗的是
根据《中国药典》,多剂量包装的滴鼻剂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的时间是
氯雷他定的化学结构如下,关于其结构和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物质在混悬剂中均可发挥絮凝作用,其中絮凝作用最强的是
当仿制药处方辅料不影响药物吸收时,可以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剂型是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反复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是
关于个体给药方案调整的方法,错误的是
通过影响机体转运体而产生药理作用的药物是
某一室模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消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吸收速率常数为2.0 h-1,消除速率常数为0.5 h-1,则该药物的吸收半衰期是
可引起微管相关神经毒性的药物是
主要用于评价吸收速度是否生物等效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是
某药缓释片T,以原研药缓释片R为参比制剂,相同剂量下,T与R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百分比称为
皮肤疾病急性期皮肤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无渗液时可使用的剂型是
既能保护滋润皮肤,还能软化附着物,促使药物渗透到皮肤深部而起作用的剂型是
药物可透过皮肤入血起效的剂型是
由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而影响其疗效的药物是
由于乙酰化酶基因多态性而影响其疗效的药物是
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示意图如下:
口服给药吸收速率较大的药时曲线是
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示意图如下:
静脉滴注给药速率较大的药-时曲线是
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示意图如下: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曲线是
马来酸依那普利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第Ⅰ类,其特点是
酮洛芬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第Ⅳ类,其特点是
阿替洛尔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第Ⅲ类,其特点是
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磺胺类抗菌药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可促进组胺释放而引起支气管痉挛,从而导致哮喘的药物是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的环氧酶途径而不抑制脂氧霉途径,造成白三烯增多而引发哮喘的药物是
将脂质吸附在极细的水溶性载体表面制成的脂质体为
利用胶态过渡到液晶态的原理,增加药物释放速度的脂质体为
采用PEG修饰,增加其柔顺性和亲水性的脂质体为
在气雾剂的处方中丙二醇的作用是
在气雾剂的处方中聚山梨酯80的作用是
在气雾剂的处方中正丁烷的作用是
舌下片的崩解时限是
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是
注射用辅酶A的冻干制剂处方中,作为稳定剂的是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处方中,作为乳化剂是
胆酸在小肠上段吸收的转运方式为
生物大分子药物、微粒给药系统吸收的转用方式为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的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为
因结构中8位含有甲氧基,增加对紫外线的稳定性以及降低了光敏性的药物是
因结构中引入手性吗啉环,水溶性增加、毒副作用较小,左旋体活性更强的药物是
结构中含有6羟基-1,2,4-三嗪-5酮杂环的药物是
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酯片段的药物是
结构中含有对羟基苯甘氨酸片段的药物是
在体内代谢产生醌类物质,可与体内蛋白发生共价键结合,产生毒性而撒市的药物是
在体内因阻断hERG钾通道,可诱发室性心率失常而撤市的药物是
收载于《中国药典》,“鉴别”项下的是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用于含量计算的是
收载于《中国药典》,“性状”项下的是
可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的辅料是
具有黏性的辅料是
具有产气功能的辅料是
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的是
属于细胞内受体的是
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是
两药联合应用可产生增强作用的是
两药联合应用可产生相加作用的是
有较强的电负性,可增加药物的脂溶性,改变分子的电子分布,改变生物活性的药物是
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脂性,易于通过生物膜的基团是
含有羰基,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结合能力的基团是
处方中不含乙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制剂是
处方中含高浓度乙醇的制剂是
含有苯并噻吩结构,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
属于三苯乙烯衍生物,可用于治疗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药物是
单剂量固体制剂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是
原料药中常需检查的一般杂质是
分子中含有螺环基团,提高与受体结合能力,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是
分子中含有噻吩和丙烯酸结构,不经CYP450酶代谢,基本以原形排泄的药物是
分子中含有苯并咪唑基团和羧基,对AT1受体的亲和力显著高于AT2受体的药物是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迅速,Tmax为0.5~1小时,体内分布均匀,t1/2为1~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50%。
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结构式是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迅速,Tmax为0.5~1小时,体内分布均匀,t1/2为1~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50%。
对乙酰氨基酚含有的特殊杂质是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迅速,Tmax为0.5~1小时,体内分布均匀,t1/2为1~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50%。
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其代谢产物具有肝毒性,此代谢产物是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迅速,Tmax为0.5~1小时,体内分布均匀,t1/2为1~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50%。
处方中的羟苯丙酯和羟苯乙酯的作用是
某药物制剂给药后,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是0.35 min-1,表观分布容积为20 L,其在机体吸收部位、血液、尿液和胆汁中的药物浓度或药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可用于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是
某药物制剂给药后,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是0.35 min-1,表观分布容积为20 L,其在机体吸收部位、血液、尿液和胆汁中的药物浓度或药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曲线当中时间比较快,5分钟起效的是
某药物制剂给药后,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是0.35 min-1,表观分布容积为20 L,其在机体吸收部位、血液、尿液和胆汁中的药物浓度或药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该药物临床还可以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其在体内最低中毒浓度为6 μg/L,最低起效浓度为2 μg/L,若需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k0/k.V)为4 μg/L,合适的滴注速率是
兰索拉唑(结构式如下)结构中亚磺酰基为手性中心,有两个光学异构体。该药具有弱碱性,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
关于兰索拉唑作用靶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兰索拉唑(结构式如下)结构中亚磺酰基为手性中心,有两个光学异构体。该药具有弱碱性,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
关于此类药物结构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兰索拉唑(结构式如下)结构中亚磺酰基为手性中心,有两个光学异构体。该药具有弱碱性,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
兰索拉唑优选的剂型是
下列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中,属于神经毒性的有
药物的拮抗作用包括
药物的稳定化的方法有
布洛芬口服制剂处方如下:布洛芬20g,HPMC 20g,山梨醇250g,甘油30ml,枸橼酸适量,蒸馏水加至1000ml。关于该布洛芬制剂的说法,正确的有
关于药物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有
关于注射剂的质量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在体内可发生N-脱烷基化反应产生活性代产物的抗抑郁药物有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判断,属于长效的β2受体激动药的有
下列药物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有
在经皮给药制剂中,压敏胶的作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