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是中国民间传说的司门之神,旧俗贴其像于大门以驱鬼祛凶。图1所示的两位门神是
美术课上,李老师要求学生画月季花。他在教室里巡视时发现晓宇把月季花涂成了咖啡色。 “老师,我的花漂亮吗?”晓宇问道。 “你见过这种颜色的月季花吗?还漂亮?来,来,你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涂的。你看,人家都涂的是白色、黄色、粉红色、大红色。多漂亮,多好啊!现在知道该怎么涂了吗?”边说着,李老师边随手指了指旁边几位学生。晓宇愕愕地看着老师,难过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晓宇捧着一束用彩纸做的咖啡色月季花来到教室。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着 “哇,真有咖啡色的月季!”“好漂亮呀!!美术课代表去办公室取作业本时,兴高采烈地跟李老师说: “老师,晓宇还真的带来一束咖啡色的月季花。” 李老师打算去教室一探究竟。一进教室,李老师就看到几个同学正围在晓宇的座位旁议论着那束“特别”的月季花。 李老师缓缓地走过来说道:这花是假的!” “老师,那假的就不能画吗?”晓宇问道。 李老师:“自然不是。” “那为什么就不可以画我家里的咖啡色月季花呢?”晓宇反问道。 此时,李老师生气地说“你怎么就不开窍呢?看来你还真是没有画画的天赋”转身离开了教室。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李老师的教育观念。
我班上有两个个头相近,名字读音相似的女生。一个叫梁钰,爱好跳舞,但学习基础不太好;一个叫杨瑜,擅长书法,除数学外,其他功课都很优秀。 梁钰一直把自己成绩不好归结为记忆力差。但经我的观察与分析,一是她学习方法不对,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对此,我给她提出了建议。一开始,梁钰还按我的建议去学习,非常有劲头。但坚持不到半学期就松懈了,总说自己做不到,学习刚有一点儿起色,又退步了。 对杨瑜,我也和她一起分析了数学学习问题,提出了建议。自此,她主动找老师和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数学学习进步很大,这让杨瑜非常开心,对学好数学也有了信心。 期中考试后,我在班会上进行小结,我准备这样表扬杨瑜:"杨瑜,老师发现你是一个能够自我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我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但你也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但由于我的口误,把杨瑜说成了梁钰,说完后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才意识到自己粗心大意了,想改口又怕伤了梁钰的自尊心。我干脆将错就错,又补充了一句:"梁钰,学习贵在坚持,你能坚持努力吗?“梁钰羞涩又略带惊喜地说:"嗯嗯嗯,好好好!” 接着,我又对杨瑜的表现进行表扬。 这次班会后,梁钰在学习上有了变化,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美学"这个词,最初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造的。1750年,他以“美学”这个词为书名,发表了他的巨著《美学》第一卷。 美学这个学科从此有了名称。但是,我们不能说,鲍姆加登定了一个名字,就有了一门学科。命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往这个学科里填内容。 那么,在美学这个学科形成前,还有没有美学?对此,朱光潜在他晚年的著作《美学拾穗集》里,作出了这样一种区分:“美学”与“美学思想”。他认为,1750年鲍姆加登的《美学》这本书出版后,"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此前的美学,可称为“美学思想”。 这样一来,我们就区分了两种意义上的美学,一种是一批美学家研究的,具有着高度哲学意味的,对美的性质、美感本质、艺术概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专门学科;另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论述。 除了以上两种美学的区分之外,在当前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我们常常说,某位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美学追求;某位画家的作品,在美学上独树一帜:某位音乐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学上的震撼。 这里对美学的用法对不对?过去,美学家们常常忽视这些用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在乱用词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有美学观念、思想、追求和品味,这是一种生活中的“半美学",特别应该得到美学研究者的关注,在生活中,美和对美的感受是无所不在的。 人在对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趣味,这种趣味决定了人在感知时的选择性,以及对感知对象的内在反应。在这方面,艺术家与普通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由于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形成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美感倾向,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同时,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之中,也有着一些占据着主导性的美感倾向,这些倾向具有流动性,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艺术家能够先知先觉,依据这样的感觉。他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过来,他们的作品又影响并推动了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感觉。 这种流动着的东西,其实是美学的精髓,是活的美学、是美学的生命力所在,美学家们应该捕捉这些。 我们常常听说美学过时了。其实,过时的是我们做美学的方式,而不是美学本身。美学是一种理论,它要保持理论的品格。但同时,它要“接地”,接触实际,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样的美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学。 美学是一门专门的由专家从事的学问,又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问。关键在于,这些专家要先当学生,然后才能当先生,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摘编自高建平《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从美术发展史来看,鲍姆加登的《美学》有什么贡献?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文章提出并强调的“半美学”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
王利器担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的责任编辑,他参照自己的文心雕龙新书订补了将近500条注文在文心雕龙里,范老完全同意,还提出要同署他们两人的名字,但王利器说这是自己的分内事。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篇论说文。
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