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师在谈及从教经历的时候说道:2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后,成为一名教师。2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在师范大学时,不仅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认为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材料:语文教师王老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绝不搪塞敷衍学生。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是多差的作文,即使深夜了,他也会详细批注,对于明显不当的地方第二天还会与学生一对一纠正。曾经有位学生作文中写到父母每天吵架,自己很是伤心,所以上课也听不进去,学习也总是提不起兴趣。王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特意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并与家长及时沟通。王老师婉转地向家长表达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希望学生的家长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家长了解后行为改变了很多。此事过后,王老师了解到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要影响,便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学习之后常常与同事、家长分享,并在学校组建了家庭教育研讨会。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卢嘉锡,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省立厦门中学的数学教师。有一天,一个学生对他说:“卢老师,我有一道几何题做不出来,帮我解答一下好吗?”卢先生一看题目,似乎很简单,可一时又做不出来,于是对学生说:“我留着做做看。”课后在图书馆里,卢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新出版的一本外国杂志上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原来,这是该杂志的悬赏题目,是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那个学生找来给卢先生做,是有意为难他。卢先生知道后,尽管有些生气,但还是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解题的方式和具体过程,直到那个学生完全弄懂为止。接下来,卢先生又诚心诚意地对学生说:“闽南有句老话叫‘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教你们,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需要更进一步学习。”学生听了大为感动。
请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卢先生的言行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研究生小张同学屡次在微信上进行人身攻击,导师老李对他有过多次善意的书面批评,劝其为人要平和。后来,小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批判学界前辈的言论,其中不乏“垃圾”“庸才”等侮辱人格的极端用语。老李看到后,随即在网络发布转告学界及弟子的公开信,声明要和小张解除师生关系。事后,迫于各种压力,小张发布公开声明,向学界前辈道歉,但他觉得很冤:一是自己的言论没有人格攻击,二是言论发表在朋友圈,且对象是一些好友,还屏蔽了一些好友和不熟的人,这种做法是私事,不算公开侮辱他人的行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定题目,完成写作任务。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