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一所幼儿园在市举办的地方文化节期间,利用幼儿园地处市中心的位置,将操场改为临时停车场,并停止了园内一切体育活动。幼儿园还组织教师和部分大班幼儿轮流疏导和看管车辆。该园园长认为这种做法既为幼儿园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一举两得。
这所幼儿园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杨老师都坚持每天读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她就在教研组例会上提出来,与同事们探讨。在教学方面,她大胆实施了“自主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享受课堂。学生文雪说:“老师让我们自己上台去讲,我们尽管很紧张,但是很喜悦。因为讲完后得到老师的夸奖,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得很快乐,学习效果也好了很多。 杨老师发现王宇等几个同学学习很用功,但特别容易紧张,见了生人不敢说话。杨老师觉得,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于是,她在班上组织演讲比赛、口语交际大赛等,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王宇等同学逐渐变得开朗大方了。 晓丽同学身体虚弱,杨老师督促她加强体育锻炼,在家访时提醒家长帮助晓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晓丽再也不是以前的“病秧子”了。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然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作“敲门砖”。既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不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 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作者认为读万卷书的人很少,原因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这里的“空气”具体指什么?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严格来说,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请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为题,写—篇论述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2)语言流畅;(3)不少于800字。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