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卷二
试卷总分: 150及格分数: 70试卷总题: 33答题时间: 120分钟
1
[单选题]
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A.
内心的表现
B.
直观的表现
C.
创造性的表现
D.
创造性自我表现
收藏
纠错
2
[单选题]
有的教师把不听话的孩子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幼儿的活动就好,教师对他们的分心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关于老师做法()。
A.
正确,照顾到了大部分幼儿的需求
B.
正确,防止纪律不良幼儿扰乱课堂
C.
错误,侵犯了幼儿的学习的权力
D.
错误,不利于师生间的和平相处
收藏
纠错
3
[单选题]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
学习和培训
B.
沟通和合作
C.
培训和流动
D.
交流和互访
收藏
纠错
4
[单选题]
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
德育
B.
美育
C.
体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收藏
纠错
5
[单选题]
某幼儿园大班老师要求每个幼儿都准备一个米字格作业本,要求幼儿在米字格的作业本内练习书写数字和简单的汉字。这种做法()。
A.
不正确,米字格的作业本不利于幼儿书写
B.
不正确,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C.
正确,有利于帮助大班幼儿进行幼小衔接
D.
正确,有利于突显该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收藏
纠错
6
[单选题]
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时,下列条件中不属于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有经验丰富的校长及其他领导者
B.
有合格的教师
C.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收藏
纠错
7
[单选题]
幼儿园教学的玩具应具有教育意义,符合()。
A.
安全、卫生的要求
B.
安全、精美的要求
C.
卫生、精美的要求
D.
卫生、昂贵的要求
收藏
纠错
8
[单选题]
下列有关我国教育法规的说法,有误的是()。
A.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B.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项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社会公民
C.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收藏
纠错
9
[单选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中不包括()。
A.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B.
加强师德建设
C.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D.
以城市教师为重点
收藏
纠错
10
[单选题]
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A.
12周岁
B.
学前教育
C.
16周岁
D.
义务教育
收藏
纠错
11
[单选题]
()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A.
教师资格制度
B.
教师职务制度
C.
教师聘任制度
D.
教师考核制度
收藏
纠错
12
[单选题]
历史上,各朝各代曾在不同的城市建立国都。以下不属于中国四大古都的是()。
A.
北京
B.
南京
C.
开封
D.
洛阳
收藏
纠错
13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的先后顺序是()。
A.
苏联、中国、美国
B.
美国、苏联、中国
C.
苏联、美国、中国
D.
中国、苏联、美国
收藏
纠错
14
[单选题]
有腐蚀建筑物、污染河流、造成土地酸化等危害的是()。
A.
臭氧空洞
B.
汽车尾气
C.
酸雨
D.
工业污水
收藏
纠错
15
[单选题]
由下列哪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
莫逆之交
B.
金兰之交
C.
刎颈之交
D.
点头之交
收藏
纠错
16
[单选题]
荀子在论述教学时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四位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对荀子这段话做了如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教师甲:荀子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做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B.
教师乙:荀子认为教学只要尽量发挥我的本心,扩充我的善性,就可以知天了
C.
教师丙:荀子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D.
教师丁:荀子认为教学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在于实践“行”,只有学而能行,才能算完全的认识
收藏
纠错
17
[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
青、黄、赤、白、黑
B.
仁、义、礼、智、信
C.
金、木、水、火、土
D.
宫、商、角、徵、羽
收藏
纠错
18
[单选题]
中国第—部完整的历书是()。
A.
《夏小正》
B.
《太初历》
C.
《大衍历》
D.
《授时厉》
收藏
纠错
19
[单选题]
创造了“长袜子皮皮”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家是()。
A.
郑渊洁
B.
洪汛涛
C.
罗大里
D.
林格伦
收藏
纠错
20
[单选题]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
B.
C.
D.
收藏
纠错
21
[单选题]
《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教学中要()。
A.
互相观察,互相模仿
B.
相互观摩、切磋
C.
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
D.
注重教材教法分析
收藏
纠错
22
[单选题]
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的是()。
A.
普希金
B.
高尔基
C.
托尔斯泰
D.
奥斯特洛夫斯基
收藏
纠错
23
[单选题]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
A.
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种武术动作
C.
十八种武器
D.
十八个人
收藏
纠错
24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古族舞蹈的是()。
A.
扇子舞
B.
安代舞
C.
秧歌
D.
赛乃姆
收藏
纠错
25
[单选题]
只要一个国家的决策者,真心希望发展市场经济,愿意按照资本创造与流动的规律办事,能够尊重多数国民基于现实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就可以让多数所有权变得合法,从而创造出让合法财产灵活流动的环境。这正如将彼此孤立的湖泊,串联成一片大的水域,避免零星的湖水消失在一块块贫瘠的沙地里。一旦资本流动起来,财富创造与经济效率就会在市场中野蛮生长。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国家需尊重多数国民的财产占有与处置权利
B.
没有法律保护的所有权,是效率偏低、缺乏活动的所有权
C.
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一国决策者的水平密切相关
D.
所有权合法化,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关键
收藏
纠错
26
[单选题]
张三:只有正式党员才可以举手表决。李四:不对吧!孙凤也是正式党员但他并未举手表决。李四的回答是把张三的话错误地理解为以下哪一项?()。
A.
所有举手表决的人都是正式党员
B.
孙凤要举手表决
C.
所有正式党员都举手表决了
D.
没有正式党员举手表决
收藏
纠错
27
[单选题]
Excel中,COUNT函数用于计算()。
A.
平均值
B.
求和
C.
数字的个数
D.
最小数
收藏
纠错
28
[单选题]
多媒体技术是()。
A.
一种图像和图形处理技术
B.
文本和图形处理技术
C.
超文本处理技术
D.
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收藏
纠错
29
[单选题]
对很多作家来说,最__________的文字,几乎都是源自早年的乡土经验。因为一进入旧时的场景,就温暖,就自在,就身边通泰,__________,有如神助。相反,那些凭空想象的创作,虽然__________,用尽心力,还是拘涩凝滞,不能自由伸展。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成功;洋洋洒洒;精雕细琢
B.
珍贵;妙语连珠;费尽心机
C.
原创;文思泉涌;处心积虑
D.
得意;下笔成章;绞尽脑汁
收藏
纠错
30
[简答题]

小孙大学毕业后到某学校任教。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校领导有意整她,故到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因备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代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角度分析,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未作答
31
[简答题]

材料: 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 秋日里,最不能遗忘的就是知了的叫声了。在秋高气爽的午后,那阵阵参差不齐的合唱此起彼伏,随之向天空飞扬,在云端停驻片刻,倏尔又跌落下来。少了夏日几许的聒噪,多了几分从容和坦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没有理由轻言虚度,没有理由不尽情歌唱。 有空的话,也不要忘记到田地里去走走。傍晚,或者清晨,只需携一份平静的心,去亲近那久违的田垄。听听沉甸甸的玉米在杆上欣喜的私语;听听金黄的豆子迫不及待地噼里啪啦地跳将出来:听听笔直的芝麻秆上“砰砰”的拔节声。此刻,你的心里会充满欣慰。 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那萧瑟的玉米地中,黄绿斑驳的玉米叶子在浸着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没有一丝告别的悲伤,有的只是从容地挥手,沉静的微笑。那刚刚收割后的芝麻地里,一截截露出地面的芝麻茬,稍稍发白发干的茎秆截面,还隐约渗出点点晶莹的汁水。不会是听到芝麻粒儿跳出菱角后喜悦的泪水吧。 最喜欢坐在繁星满天的秋夜下,仰望天际,听点点星星在窃窃私语。偶尔,传来几声“唧唧”的声音,或许是蟋蟀或者蛐蛐在梦中的呓语吧,那会瞬间让你心静如水。 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片落叶,每一滴露珠,都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只有心灵纯净且充满挚爱的人才能听懂。美就藏在我们疲惫的心灵之外,远在天涯而又近在咫尺。去听吧,潺潺的流水和鸟儿的啼鸣,犹如滴水崖中流泻出的清澈和美丽,点点滴滴,经久不息地在我们耳畔喧响。 凉爽的夜里,躺在床上,当给自己一天的思绪划上句号的时候,那“咚咚”的心跳声正清晰地响彻在耳际。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生命的感觉此刻是如此强烈,生命的脚步从未如此从容! 听听自己的心脏的跳动,那儿会传来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来吧,到这儿来。那是来自母亲的召唤,是来自大自然的消息。 秋天了,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吧!用心去听,你会发现,在秋的行囊中,满载的都是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幸福。 (节选自郑毅《听秋》,有删减)

收藏
纠错
问题:
1、

作者为什么说“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请简要回答。

未作答
2、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听秋”意义的理解。

未作答
32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有删节)

收藏
纠错
问题:
1、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一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未作答
2、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未作答
33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张老师是高二的化学老师,她的每一节课都很精彩,学生们很喜欢。她的儿子图图得了重病,丈夫在偏远地区当老师,家里无人能照顾小孩。上课时,她站在讲台,图图则坐在教室前的椅子上。当图图不舒服而哭闹时,张老师怕影响到学生学习,便会暂时抱着他继续上课。 张老师教过的学生在网上发布《千名学子联名求助信》。一名学生留言:“请不要让一个善良的人承受所有苦难,请不要让一个伤痕累累的母亲失去生活希望。”此事感动了亿万网友,不少网友纷纷为其点赞并捐款,也有人质疑其为网络炒作。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教育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正确,中心明确,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收藏
纠错
问题:
1、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简答题(每题23分,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