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钻孔灌注桩成孔机械是( )。
黏土地基中,具有适宜的排水条件时,可采用的注浆方法是( )。
供热钢管外径和壁厚相同,当壁厚≥15mm,对口焊接时,其对口错边量应不大于( )mm。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白改黑”工程,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工程。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如下:
施工单位采用直接加铺法施工。对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进行处理:
经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所有面板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旧路面接缝进行了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加铺施工。 整平层与下面层与中面层采用70号普通沥青,上面层采用70号改性沥青。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施工单位的试验人员认真检查了沥青材料的出厂合格证,确认无误后,用于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见证下,对沥青材料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见证取样,并送施工单位工地实验室检测。 为保证边施工、边通车,开工前项目部向媒体发布了施工信息,并编制了交通导行方案,其中包含下列内容:严格划分了施工现场各区域的范围;现场配置了交通疏导员。
写出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中 A、B工序名称。
结合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分析,在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完后铺筑整平层前,应浇洒什么功能层?该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还有哪些作用?采用哪些材料?
新建路面上面层应用改性沥青有哪些技术优点?
分别改正施工单位对材料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测存在的错误之处。
该交通导行方案是不完整的,补充其他内容。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背景资料: 某公司中标一座地铁车站工程,车站基础全长约212m,宽度21m,开挖深度为16m,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采用锁口管接头;设三道φ609钢管支撑。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填土、黏土和粉土地层。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m左右。基坑北侧有三条需要重点保护的地下管线,其中一条横穿基坑;东侧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邻近一座条形基础的老旧房屋,开挖时如果变形过大对其结构安全的影响很严重;基坑南侧邻近一条市政道路。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拟在基坑内侧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按每250m²一座管井布置。方案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为:开挖导沟→修筑导墙→开挖沟槽(注入泥浆) →清除槽底淤泥和残渣→吊放接头管。项目部编制了基坑监测方案,并且决定自行监测,监测方案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签字认可后实施。 基坑开挖至粉土时,由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夹泥而发生渗漏,项目采取导管引流并且用聚氨酯封堵后没有效果,渗漏渐渐导致水土流失,基坑后土体出现明显沉陷,如果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基坑坍塌。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该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哪一级?
对于横穿基坑的管线应该如何处理?
本基坑至少需要布置几处降水井?
方案中地下连续墙的工序不全,请补充。
项目部监测方案编制及审批过程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情况,项目部应采取什么措施?
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中标一项燃气管道工程。主管道全长1.615 km,设计压力为2.5MPa,采用φ219×7.9螺旋焊管;三条支线管道长分别为600m、200m、100m,采用φ89×5无缝钢管。管道采用埋地敷设,平均埋深为1.4m,场地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6m。 项目部在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了原勘察报告未揭示的废弃砖沟,项目部经现场监理口头同意并拍照后,组织人力和机械对砖沟进行了清除。事后仅以照片为依据申请合同外增加的工程量确认。 因清除砖沟造成局部沟槽超挖近1m,项目部用原土进行了回填,并分层夯实处理。 由于施工工期紧,项目部抽调了已经在管理部门工作的张某、王某、李某和赵某4人为外援。4人均持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焊接)焊工合格证书,且从事的工作在证书有效期及合格范围内。其中,张某、王某从焊工岗位转入管理岗3个月,李某和赵某从事管理工作已超过半年以上。
此工程的管道属于高、中、低压中的哪类管道?
清除废弃砖沟合同外工程量还应补充哪些资料才能被确认?
项目部采用原土回填超挖地沟的方式不正确,正确做法是什么?
4名外援焊工是否均满足直接上岗操作条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