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 )mm。
桥梁结构模板支架设计应考虑的荷载包括:①模板、支架自重;②新浇筑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筋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③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荷载;④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⑤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⑥混凝土入模时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⑦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其中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架设计强度计算的荷载组合是()。
沥青混凝土采用间歇式搅拌设备,其参数如下:每拌一锅的重量为4000kg,时间利用系数为0.85,搅拌器加料时间为6s,混合料搅拌时间41s,成品料卸料时间5s。计算沥青搅拌站的生产率( )。
背景资料: A公司承接了山区某一级公路E3标段路基工程施工,设计起止桩号K1+800~K21+480,此地区地形、地质复杂,水田、河塘分布广泛,软土地基,高填深挖,工程量大。有3处深路堑,K14+330~K14+510左侧,长度180m,平均高度22m;K18+240~K18+530左侧,长度390m,平均高度30.7m,岩质路堑;K20+820~K20+920右侧,长度100m,平均高度21.4m。施工单位开工前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施工应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设计理念,合理放坡、加固适度、尽量做到土石填挖平衡。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1:根据土方调配和施工顺序,土质路堑采用纵向分层自上而下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开挖。石质路堑使用爆破法开挖,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居民等情况,然后制订详细的爆破技术安全方案,确保不受爆破影响,爆破设计方案图见下图;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洒水车、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和自卸汽车等。
事件2:边坡开挖过程之中必须严格遵循“分级开挖、分级稳定、坡脚预加固”的原则,针对不同施工段采用相应的加固方法,路堑段支挡高度小于6m采用砌体重力式挡土墙;高度大于6m采用柱板式锚杆挡土墙,见下图,施工顺序:基坑开挖→基础浇筑→锚杆制作→钻孔→锚杆安放→B→挡土板安装→肋柱安装→墙后填料回填与压实。高度大于12m时采用预应力锚索锚固。
事件3: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在工作平台、脚手架上进行,工作平台、脚手架搭设必须牢固,脚手架每个10m设置一组C;钻孔后要清孔,锚索入孔后4h内注浆,切割前方和注浆不得站人;对滑坡体加固按照从滑体中部向滑体边缘逐步推进加固、依次开挖施工,当开挖一级边坡仍不能保证稳定时应分层开挖分层加固。
写出背景资料中爆破设计方案a、W、H、L1的名称。
写出A、B、C的名称;并改正事件2中柱板式锚杆挡土墙施工顺序错误之处。
背景资料中高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推荐采用哪些方法?
指出并改正事件3中的错误之处?
补充石质路堑施工中所需机械?
本工程可能产生哪些安全事故类别(至少写4种)?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000,终点桩号K37+300。路面面层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中拌和楼由物料贮存系统、搅拌主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 由于路面较宽,面层在纵向分两次铺筑,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发现个别拉杆松脱,极个别拉杆漏插。 根据面层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间歇式拌和楼、装运机械、摊铺设备、压实机械、轮式挖掘机。
写出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中A区、B区的名称。
结合该路面施工方法,指出应在何时采用何种手段插入拉杆。
针对监理工程师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指出施工单位配置错误的机械,补充两种面层施工机械。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高速公路施工,K8+126处有一座主跨为9×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该桥为旱桥,中间桥墩位于低洼地带,地下水较低,地质条件为硬土。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依据导线总水准点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施工设计图上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画出上部圆周,并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后,作好护桩,监理复查认定不合格。 事件2: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开挖,先预留中桩及相邻土不动,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桩孔的截面尺寸,当挖到第一节完毕时,模板预留0.3m以上高出原地面,每节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土质和设计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第一节开挖完毕后,支护壁模板,护壁模板支好后应立即浇筑护壁混凝土。挖孔桩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事件3: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4:施工单位在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检测,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改正事件1中的错误之处。
事件2中模板预留0.3m以上高出原地面的原因是什么?构筑物A与构筑物B是什么?
护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是什么?
写出事件3中双控的具体做法。
事件4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背景资料: 某承包商中标一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包括一条全长 4567m 的隧道,属特长公路隧道,根据地质详勘报告,隧址区域地下水分布广泛,地表、地下水力联系十分复杂, 岩溶、高压富水的发育受岩性与构造控制,岩溶构造及富水主要发育在观音峡背斜两翼的三叠系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地层中,同时,本隧道所穿越的地表水库、泉眼、鱼塘密布,地下水资源丰富,岩溶分布规模不均,隧道施工遇高压涌水、突泥风险性较高;且进、出口须家河地层地段含煤而引起的瓦斯聚集,因此,施工期间,应针对上述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全隧道开展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采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如下图所示。
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当隧道遇到岩溶、高压富水危害时,可按其对隧道产生的影响情况及施工条件,采取相应施工措施。采用多打眼、打浅眼,控制爆破药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光面爆破施工方法。为获得良好光面爆破效果,采取确定装药量,并通过掏槽眼和辅助眼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等措施。周边眼装药结构如下图所示。
(2)根据地勘报告揭示,本隧道地下水处理实施“排堵结合,定量堵水,限量排放,综合治理” 的治水原则。当洞内排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实施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注浆堵水措施,当可能产生涌水突泥施工灾害时,实施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目的注浆加固措施,衬砌背后采用压注水泥砂浆防水,压浆顺序:应从上而下,从无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处。 (3)2010年4月3日上午,隧道开挖时,出现溶洞涌水事故,当场导致死亡2人,重伤12人,经补报并核实,截至2010年4月5日,确认累计死亡达3人。
本隧道可以采取哪些地质超前预报?
写出图中(20)的名称。
背景资料中 E、W 代表的参数名称?
背景中施工单位采取的压浆顺序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改正。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背景中发生的涌水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