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袋装砂井施工规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根据项目部驻地办公用房面积,办公室配备人均标准是( )㎡。
在间歇式设备生产率计算公式: Qj=nGjKB/1000(t/h) 中, 其中 n 的含义是( ) 。
透层是为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 )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背景资料: 某路桥施工企业中标承包某一级公路H合同段的改扩建工程主线起讫桩号为K0+281.5~K67+046.2,主线路线全长66.765Km;连接线起讫桩号为K0+000~K2+181.71,连接线全长2.181Km。项目区软土路基分布不均匀,因该地区软土普遍存在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能力低等特点,因此施工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客观条件编制了施工部署的内容和重点,施工部署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和施工顺序等,所有项目施工顺序均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主体、后附属,先结构、后装饰”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解决和考虑了路基不均匀沉降、剪切滑动及侧向变形等重大问题。 施工单位针对不同软土路基路段提出相应处理标准: ①一般路基段,当采用真空预压工期满足要求时,采用真空预压;采用真空预压工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或塑料排水板处理;②桥头路段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涵洞基底采用水泥粉喷桩处理;③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水泥粉喷桩处理,为了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减小新旧路基结合处不均匀沉降,施工方案见图1。
图1 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 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水泥粉喷桩施工质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然而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事件: 事件一:2012年9月28日发现喷粉量不足; 事件二:2012年10月16日遇停电导致粉喷中断,施工单位针对这两种工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对土方路基的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等项目进行实测。但运营一年后,发现路桥连接段出现桥头跳车,原施工单位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背景资料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中A、B、C的名称?
指出背景资料中新老路基拼接路段施工图错误之处并改正?
指出背景资料中事件的正确处理措施?
补充背景资料中施工部署的主要内容?
补充背景资料中土方路基的实测项目?
分析背景资料中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山区高速公路,其中有一座21×40m先简支后连续T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北岸桥头距隧道出口30m,南岸桥头连接浅挖方路堑,挖方段长约2km,大桥采用双柱式圆形截面实心墩,墩身高10~40m,大桥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事件1:施工单位考虑到水源、电力状况、进出场道路和成品梁运输等情况,需在大桥附近设置T梁预制场,T梁预制场平面布置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
事件2:施工单位拟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40mT梁,为保证架设安全,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了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梁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参加专家会议的单位及人员包括:专家组成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根据大桥的地形条件,针对图1的A、B、C位置,T梁预制梁场应设置在哪里合适?说明理由。
写出T梁预制场示意图中区域D和E名称。
在事件2中,施工单位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T梁前,将编写安全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会议由谁组织?补充参加专家论证会议中施工单位参加的人员。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构为11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柱式墩,直径为1.5m的桩基础。0#桥台至6#墩桩长12~14m,靠近主桥四跨桩长超过20m。由于该河段枯水期长,且左岸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故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和安全要点部分如下: (1)挖孔施工时相邻两桩孔应同时开挖,不得间隔交错跳挖; (2)孔口处应设置高出地面至少200mm的护圈; (3)挖孔弃土要及时转运; (4)孔深大于15m时,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 引桥所处河滩宽阔平坦,局部存在坑洼与淤泥地段,淤泥厚度10~30cm,其下为砂砾土,地基经处理后承载力能满足预制场施工要求。项目经理部决定将引桥主梁预制场设在该段河滩上,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施工现场分为A、B、C、D、E五个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预应力张拉时部分主梁锚板处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现象,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如下: (1)清除锚下损坏混凝土,采用与主梁相同配比混凝土修补; (2)重新安设相同规格锚垫板,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张拉。 但张拉时仍然出现变形开裂情况,监理工程师指出了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
判断背景中挖孔桩施工技术和安全要点的正误,错误的请改正。
C、D、E施工作业区域布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改正背景中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现场处理方法中的不妥之处。
就左岸靠近主桥四跨的桩长情况,该段引桥桩基是否适宜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施工,并说明理由。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穿越某旅游景区,其中K49+020~K49+530段原设计为填高10~20m的路堤,并需借土填方。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因该地区申报A级旅游景区,为保护该区域环境地貌,决定取消取土场。经相关各方协商,决定将该段路堤变更为20×2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由于该设计变更引起的工期延误,造成施工单位误工和机械设备闲置,经济损失40万元,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40万元。 在梁段预制施工中,建设单位考虑到工期延误了40d,为加快进度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简化材料采购程序,规定由建设单位指定钢绞线、普通钢筋、水泥等主材供应商。在建设单位口头担保的情况下,材料采购部门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与供货厂家签订了材料供货合同。 当第一批钢筋运送至工地时,施工单位认为是建设单位指定使用的钢筋,在认真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即用于工程施工。后经监理抽检,发现该批次钢筋质量存在问题,要求相关部位暂停施工,已完成的相关部分全部返工,由此造成经济损失60万元,项目部据此向建设单位索赔60万元。 由于25mT形梁数量较多,施工单位设置了专门的预制场和存梁区,采用龙门吊机移运预制的梁段。施工中由于龙门吊机钢丝绳断裂导致预制梁坠落,两片T形梁损毁,一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指出背景中所述的变更属于哪一级设计变更?该设计变更应由谁审批。
指出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和进场检验中的错误做法,并写出正确做法。
分别指出施工单位就工程变更提出的索赔和工程返工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指出预制场梁段坠落事故的等级,并说明理由。
写出T形梁预制施工中应做好的主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