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政治冲刺8套卷(四)
试卷总分: 100及格分数: 60试卷总题: 38答题时间: 180分钟
1
[单选题]
以攻关重大技术装备为牵引,研发更多关键共性技术,有利于更快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以 中国中车为例,其为高铁研制的电机技术,还能平移到盾构机、风电等行业,助力这些行业更快 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又如,中国高铁的减震性能全球领先。如今,高铁减震材料不仅服 务于轨道交通,还广泛用于汽车工业。中国中车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还一跃成为汽车减震材料 行业的隐形冠军。从“一棵树”到“一片林”,领先全球的高铁技术惠及了不少行业。这让我们 看到,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犹如“1”,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则像“1”后面的若干个“0”,助力中国 制造由大到强。以重大技术装备为突破口,由“木”变“林”的例子说明
A.
我们处理一切工作的时候都要从最难的地方入手
B.
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C.
事物的普遍联系需要入们的正确认识才能实现
D.
偶然要通过必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收藏
纠错
2
[单选题]
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了二重 分化,即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 同主要在于
A.
自然界受自然规律支配,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每一个参与历史的人决定的
B.
在自然界中有“人化自然”,而在人类社会中则没有自然物质和自然力的运用
C.
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自发产生的,而在人类社会中一切都打着人的意识的印记
D.
自然界属于客观世界,而人类社会属于主观世界
收藏
纠错
3
[单选题]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是
A.
增加必要劳动时间
B.
降低资本有机构成
C.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收藏
纠错
4
[单选题]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 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
A.
垄断组织能够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全部包下来
B.
垄断消除了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C.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采取的完全是非经济的手段
D.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收藏
纠错
5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 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的标志是提出并深人阐述
A.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C.
新民主主义理论
D.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收藏
纠错
6
[单选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A.
推进农业现代化
B.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C.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D.
发展新质生产力
收藏
纠错
7
[单选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 的历史根基是
A.
各民族血脉相融
B.
各民族信念相同
C.
各民族文化相通
D.
各民族经济相依
收藏
纠错
8
[单选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 ①先导任务 ②坚实基础 ③战略支撑 ④鲜明标识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收藏
纠错
9
[单选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 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是
A.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B.
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增加绿色就业新机会
C.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
D.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收藏
纠错
10
[单选题]
从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入侵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始终不能灭亡和瓜 分中国。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
晚清政府的军事抵抗
C.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
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收藏
纠错
11
[单选题]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 运动的失败。决定洋务运动必然失败命运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
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
C.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D.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强烈反对
收藏
纠错
12
[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 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 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A.
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
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
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收藏
纠错
13
[单选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指 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收藏
纠错
14
[单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 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是建设
A.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D.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收藏
纠错
15
[单选题]
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 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 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强调,思政课建设的内容支撑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收藏
纠错
16
[单选题]
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 密。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大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始终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 能量。中国对外关系不可动摇的根基是
A.
坚持外交为民
B.
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C.
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D.
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收藏
纠错
17
[多选题]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 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国 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凝练实施一批 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方 法论指导。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B.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发展思路
C.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不可能向可能转化
D.
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
收藏
纠错
18
[多选题]
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既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任何条件下都起着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
B.
历史人物有时候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
C.
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历史作用
D.
历史人物的作用会受到所属阶级的制约
收藏
纠错
19
[多选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 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在生 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增长,必然伴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个别资 本的规模日益增大。这一过程的结果是
A.
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B.
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C.
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D.
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来彻底消灭失业
收藏
纠错
20
[多选题]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 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金融垄断资本通过 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巧取豪夺,使财富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在金 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
A.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
B.
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
C.
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D.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收藏
纠错
21
[多选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已经敏锐地关注到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一些苗头,并作了初步的分 析,科学论述了和平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1895年,恩格斯去世前夕在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长篇导言中
A.
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论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
C.
主张通过议会斗争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D.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
收藏
纠错
22
[多选题]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 的时刻,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撰写的文章。文章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论人民民 主专政》这篇文章
A.
奠定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
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C.
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D.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标志
收藏
纠错
23
[多选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的目标是
A.
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C.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收藏
纠错
24
[多选题]
202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 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为法律制度,以立法形式向社 会表明这是国家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A.
进一步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信号
B.
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
C.
充分肯定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将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收藏
纠错
25
[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 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
A.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B.
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
D.
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收藏
纠错
26
[多选题]
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加强新 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 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
A.
党委领导
B.
部门领导
C.
集体领导
D.
个人领导
收藏
纠错
27
[多选题]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A.
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
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反对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方法
D.
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收藏
纠错
28
[多选题]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次大会以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中共七大
A.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
B.
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
C.
把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概括为三大法宝
D.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收藏
纠错
29
[多选题]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 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五四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
B.
把实际生活中已经发生的重大社会变革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C.
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
D.
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收藏
纠错
30
[多选题]
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 大,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内涵是
A.
伟大创造精神
B.
伟大奋斗精神
C.
伟大团结精神
D.
伟大梦想精神
收藏
纠错
31
[多选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 面依法治国,必须
A.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B.
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C.
坚持法治和政治各自的独立性
D.
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收藏
纠错
32
[多选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蕴含发展优势,也带来难题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 形势发展变化和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退休年龄制度,正是这样一项事关 发展大局的重要改革。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A.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B.
是适应劳动者差异化诉求的有效措施
C.
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
D.
有利于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收藏
纠错
33
[多选题]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2024年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 话。23日,巴勒斯坦各派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 称《北京宣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北京宣言》的签署,认为中方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
A.
解决了中东和平的根源性问题,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宝贵希望
B.
是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和平稳定的重要一步
C.
是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中东和平稳定的最新实践
D.
充分体现中国秉持公正立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
收藏
纠错
34
[简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妥善处理了一起长达15年的房屋买卖纠纷后,办案法官在札记中写道:“在送达的路途 上、在与当事人的促膝长谈中、在庄严的法庭上,无论是调解还是裁判,我们始终坚持实质性化解 矛盾纠纷,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每一个案件。” 对于司法人员而言,“如我在诉”不仅仅是境界情怀,更是责任担当。通过设身处地站在当 事人角度去看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更能做到法理情相融,更能推动实现“案结事了”。 “如我在诉”就要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司法连着民生,每个案件都关乎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每办一个案件就会多一个朋友,老百姓感慨他说话总是说 到心窝子里;“双百政法英模”王勇“从公诉席上走下来,站在被害人,甚至是被告人的立场去思 考他们的诉求”,引导老百姓了解法律、了解司法……广大法官、检察官们坚持“如我在诉”,就是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化解每一起矛盾、办好每一 个案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如我在诉”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法、理、情相统一。办好每个案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 纷,不能只靠冰冷的法条堆砌,更应兼具温暖良善的安抚。司法人员不仅仅是客观地判定事实、 准确地适用法律,还要将自己情景代入,走进当事人的内心,引导当事人敞开心扉,充分表达自身 诉求,于细微处让群众感受到良法善治的温度,既解“法结”更解“心结”。在一些案件的办理中, 不妨尝试“败方思维”,于法有据、融情于理,做实做细判前释明、判后答疑、文书说理、信访接待, 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22日) 材料2 不少领导干部感慨,“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这是因为人民群众身 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来到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 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县域经济该如何发展?当年在福建工作 期间,习近平同志“七下晋江”,总结概括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 容的“晋江经验”。闽东如何实现振兴?习近平同志三次到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了解情况, 称赞“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们各项工作实践要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倾听人民群 众的声音,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更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感受和诉求意愿,一厢 情愿地任性蛮干。要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获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新灵感,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我 们的工作。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 中。”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瞄着“三明医改”,全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更多群众看病不再难;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等一项项新鲜探索,不断改进和提升治理效能。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开创性事业,需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加强党的 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 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汲取创新智慧,更好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24日)

收藏
纠错
问题:
1、

结合认识的本质,分析为什么要“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角度去看问题”,做到“如我在诉”。

未作答
2、

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角度,说明为什么“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

未作答
35
[简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材料2 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 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 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收藏
纠错
问题:
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未作答
2、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未作答
36
[简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七十五载砥砺奋进,从“路在何方”到“路在脚下”,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出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就了富有魅力的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 材料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就在脚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拓。坚持道不 变、志不改,我们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4日) 材料3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节点回望,中华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令我们无比自豪:社会主义 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6日)

收藏
纠错
问题:
1、

为什么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未作答
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未作答
37
[简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人民。 伟大出自平凡。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电焊工孙景南代表就弘扬工匠精神发言。总书记赞 叹:“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下团组”同来自一线的工匠面对面,传递的是总书记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肯定和期望。 关心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勉励每一个拼搏奋斗的普通人。在田间地头,总书记同农民 朋友亲切交谈。在清洁站,总书记赞扬环卫工人:“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环境的清洁 美丽,就没有市民生活的安逸舒适。”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总书记肯定 她们父女两代接力为国守边的行为,勉励广大农牧民扎根边陲,守护好国土,建设好家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 代表手中传递。那一刻,无数人热泪盈眶。 “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5日) 材料2 最是奋斗动人心。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升腾着昂扬进取的活力,涌动着踔厉奋发的干劲。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深情勉励:“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国庆假期,许多人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用拼搏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守护万家灯火。每个人的铿锵足音,交汇成国家和民族凯歌而行的奋进乐章。 推进重大项目 加紧生产建设: 天南地北,城市乡村,崇山峻岭,浩荡沙海,重大工程的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共同造就神州大地的日新月异。 采取扎实举措 确保出行安全: 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国庆假期,出游需求集中释放,文旅市场持续升温,10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8亿人次。相关部门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行动、更贴心的服务,守护千家万户出行安全。 保障民生需求守护万家灯火: 田间地头,用心服务;工厂车间,挥洒汗水;门诊病房,奔波忙碌;城市乡村,履职为民……许多人的坚守,为更多人的国庆假期增添便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6日)

收藏
纠错
问题:
1、

如何理解“伟大出自平凡”?

未作答
2、

怎样“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未作答
38
[简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由于一些国家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堵点增多、国际贸易疲弱等因素,国 际上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悲观论调时有出现,一些人甚至宣称世界已经告别经济全球化的“黄金阶段”。 面对世界经济出现的多重问题,担忧可以理解,悲观大可不必。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尽 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面对挑战,各国需要共同科 学回答: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近年来出现的曲折?如 何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出当前逆风逆水期?在这些问题上拨开迷雾、形成共识,不仅关乎世界经济 复苏前景,也关乎国际格局稳定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着眼于引领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国际社会应携手倡导普惠包容的 经济全球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7日)

收藏
纠错
问题:
1、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未作答
2、

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有何重要意义?

未作答
答题卡
重做
单选题(每题1分,16题)
多选题(每题2分,17题)
简答题(每题10分,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