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 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 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4日) 材料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许多时候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因此, 在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同时,必须宽容失败。很多失败的经历十分宝贵,为今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可以避免再走弯路。许多重大科技创新,都是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最终取得成功。如果整 个社会只愿为成功喝彩,对失败难以接受,就会压制科技工作者创新的勇气和热情。大力培育创 新文化,就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营造鼓励探索、 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要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同时,要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营造宽容开放、严谨求实的研究氛围,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4日)
为什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从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为什么“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 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 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 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24年6月24日) 材料2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9日)
为什么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如何“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玄伟日标备勇前进”?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在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19日) 材料2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 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 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 性重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 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为什么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 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4日) 材料2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争当“青年岗 位能手”,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在大漠深处,青年治沙人用科学技术为治沙造林增效,续写“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绿色传奇;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深情的寄语,饱含着总书记至浓至真的情怀。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中,广大青年牢记总书记嘱托,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3日)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如何“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怎样理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中国经济是健康、可持续的。2023年 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超过30%,这是中国人 民干出来的,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 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我们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让中国人民不断过上更好生活,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发 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8日) 材料2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美国极力渲染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引发一些国家跟风炒作。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可以说是众目昭彰。 摘编自《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用意何在》,《人民日报》(2024年5月12日) 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还是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来分析,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 摘编自《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人民日报》(2024年5月16日)
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 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为什么说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