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在维持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 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湿地保护法中专门设置了红树林条款,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经过努力,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比本世纪初增加7200多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为大力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深圳因地制宜开展了一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 程,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自2020年以来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 25.72公顷。 长期以来,一个平衡难题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经过监测发现,深圳湾的外来红树植物正在大 量扩张,滩涂面积相应减少。“红树林保护并不是红树植被面积越大越好,有时候留白也是一种生态保护。”有专家表示,红树植被的持续扩张可能导致候鸟无处落脚和觅食,最终对候鸟种类和数量产生严重影响。最终,红树林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决定坚持鸟类优先原则:在深圳河口,以 3:1的红树与滩涂面积比为标准,近15公顷的红树植被清除完毕。大面积清除外来红树植物,为鸟类腾出栖息空间的修复举措,成为全国首例。 大自然是一个精妙而复杂的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在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条中适 当进行人工干预,是红树林科学保护的关键。 环境改善,鸟儿们的感受最直接:以往冬季,在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围鱼塘里过 夜的黑脸琵鹭,一般只有三四十只,2022年却观测到了超过150只,创近几年新高。2023年6月,十几对黑翅长脚鹬在保护区鱼塘筑巢孵卵,成为近20年来首例。通过科学管理、智慧修复,保护区为鸟类创造了食物充足的安全繁殖环境,候鸟的增多就是最直接的认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2月21日) 材料2 高大的输电铁塔是不少鸟类喜爱的筑巢地点,但鸟儿在输电铁塔上筑巢,容易引发线路跳闸,也威胁其自身安全。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电网工作人员不断探索,化“堵”为“疏”,在线路杆 塔非带电区段搭建人工鸟巢,还采取了对杆塔进行局部绝缘化处理等有效举措。如今,这样的做 法在多个省份广泛推行。输电铁塔上,鸟儿们在一个个爱心筑成的鸟巢里“安家落户”,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道道美丽风景。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发生深刻转变。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对自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则会让人类受益无穷。电网工作人员由防鸟驱鸟变为筑巢引鸟、护线爱鸟,正是这种转变的一个生动缩影。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敬畏之心不可或缺。以往,一 些地区的人们盲目“向沙漠进军”,围湖造田,填海造地……结果不但没有征服自然界,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如今,人们高度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而且在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时,注重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利用 大自然自身的力量,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日益恢复生机活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3日)
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有时候留白也是一种生 态保护”。
“由防鸟驱鸟变为筑巢引鸟、护线爱鸟”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启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 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摘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仝面深化改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次定》 材料2 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向社 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为法律制度,以立法形式向社会表明这是国 家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进一步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信号。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国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门启动立法,传递出党和 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将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1日)
为什么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如何理解“国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门启动立法”?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成 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领导了伟大历史转折。 ——邓小平同志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确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路径。 ——邓小平同志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 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 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 摘自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同志如何领导了伟大历史转折?
怎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提升主流新闻舆论影响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 据悉,本次专项行动针对违法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行为,集中整治五类突出问题。 一是编发虚假不实新闻信息,使用与新闻信息内容严重不符的夸张标题,或者恶意篡改、断章取义、拼凑剪辑、合成伪造新闻信息,误导社会公众。二是借舆论监督名义,通过采编、发布、转载、删除新闻信息,干预新闻信息呈现或搜索结果等手段,威胁、要挟他人提供财物、开展商业合作,谋取不正当利益。三是仿冒、假冒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单位,或者 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开设网站平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四是 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未取得 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违规开展新闻采访、发布新闻信息。五是伪造、倒卖、出租、出借、转让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资质。出售、出租或以其他形式委托第三方主体运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频道等。通过不正当手段、虚假材料等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4日) 材料2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也为推动文明继承和发展、促进文化弘扬与繁荣提供了新载体、新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要部署,为“十四五”时期网络文明建设搭建制度框架。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指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氛围日渐浓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8月28日)
为什么要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如何让网络生态日渐清朗,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指出,2023年11月,我和总统先生在旧金山会 晤,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这几个月,双方团队认真落实我们达成的共识,中美关系 出现企稳态势,受到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另一方面,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双方重视。 习近平强调,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对抗,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继续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向前走,而不应该走回头路。 习近平强调,美国针对中国的经贸科技打压措施层出不穷,制裁中国企业的单子越拉越长。这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如果美方愿意开展互利合作,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中方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
为什么说“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
建交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的风风雨雨给了我们怎样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