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在危险化学品单位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物资应存放在应急救援器材专用柜或指定地点。关于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物资配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关于危险区域划分与电气设备保护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司做为一家生产石油化工催化剂的企业,于2010年建成投产,厂地设立在当地政府规划许可的化工园区内,主要产品过氧乙酸。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有醋酸、甲醇、天然气等危化品。生产车间和储存单元包括甲类车间、甲类易燃物仓库、化学品储罐区等。主要生产工艺属于过氧化工艺,由30%H2O2和醋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反应工艺温度150℃,反应压力0.3mpa。主要设备包括过氧化反应中间储罐、分离器、冷凝器、输送泵等。生产过程采DCS控制,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设置了SIS系统,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两座甲醇储罐构成二级重大危险源。 2021年初,该公司进行现状评价,报告指出该公司与周边防护目标的间距,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和《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等标准的要求,生产装置供电荷为二级供电负荷,由一路电源供电。过氧化工艺生产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了紧急停车功能,现场勘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紧急停车系统正在改造未投入使用,甲醇储罐区未设紧急切断阀;甲类易燃仓库新增储罐,委托有资质单位完成了过氧化工艺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危险度为3级,委托具有乙级石油化工设计资质的设计院进行了安全设计诊断工作。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均经过了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证。 该公司建立了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如下安全管理制度: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3)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变更管理; (4)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5)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6)事故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判定该公司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
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说明本案中,涉及哪几项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
该项目涉及过氧化反应危险化工工艺,说明该工艺的危险特点。
根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安全评价报告的描述, 提出过氧化反应工艺过程风险管控的措施建议。
A公司是一家储运公司,2002年初正式投产运营。公司设有储罐区、装卸栈台和交换站,罐区有4个罐组,40个储罐,储存涉及的危险物料有苯、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等:装卸栈台有10个装卸车鹤位,交换站有12台物料泵,通过24根金属软管进行装卸车及储罐之间的倒罐作业。交换站内设有地沟,用于收集交换站现场清洗时的污水。2022年12月初,为提升交换站作业效率,公司计划利用检维修机会,对交换站内部分管道进行改造。该公司生产副总甲和车间主任乙商定对交换站的3根连接甲苯储罐的管道(13号)进行改造。2022年12月12日,甲联系和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承包商B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丙,要求B公司对交换站的1号管道进行改造。 A公司对1号管道进行了清洗置换。12月15日16时,丙找乙申请16日进行动火作业,办理了动火作业证。乙直接在作业证“动火作业负责人”“动火初审人”和“申请单位意见”栏中签字,并将作业证送生产副总甲签字,甲直接在作业证“动火审批人意见”栏中签字。18时左右,乙在未进行安全交底的情况下直接在“实施安全教育人”处签字,将作业证送到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管理员丁处。丁直接在作业证“分析人”“安全措施确认人”栏中签字,并送给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戊签字,戊直接在作业证“安全管理部门意见”栏中签字。 丙带领管工、电焊工和打磨工4人于12月16日8时到A公司开展改造工作。 丙到安全管理部门领取了15日审批的作业证,在作业证“监火人”栏中签字(作业证见下)。8时30分,电焊工开始在交换站内焊接1号管道接口法兰,管工和打磨工在站外预制管道,丙在现场监护。8时50分,电焊工焊完法兰后到站外预制管道,管工到站内用气割进行管道下部开口,因割口有清洗管道的残留污水流出,管工停止作业等污水流尽。9时 40分,管工继续管道开口作业,开口时产生的火花立即引燃地沟内残存的可燃液体,火势在地沟内迅速蔓延到交换站上方的管廊,管廊起火燃烧。此次事故造成一死两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回答:
指出该公司动火作业票中的错误有哪些?
补充该公司动火作业票中“安全措施”缺少的内容。
补充说明在动火作业前安全措施交底应该包括内容。
补充说明动火作业监护人的职责要求及资格要求。
某市 2009年规划建设一化工工业园区,完成了园区规划,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了本市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作要求,一些化工企业陆续搬迁入园,根据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要求,2019年10月,该市聘请行业安全专家对园区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其中评估的 2018年实施搬迁入园4家公司情况为,A公司主要产品为烧碱、液氯、乙酰甲胺磷、甲胺磷、三氯化磷等,搬迁后将甲胺磷装置能力由2万吨/年提高到4万吨/年:B公司主要产品为液氨、尿素,合成氨产能由30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C公司主要产品有扑虱灵、乙烯利、正丁酯等,主要原料有二氯乙烷、三氯化磷、正丁酯等,生产装置同等产能搬迁,搬迁前企业开展过反应安全风险评估:D公司主要产品涉及重点监管的硝化工艺和重氮化工艺,搬迁后主要产品产能由800吨/年提高到1200吨/年,部分工序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其中C公司一原料罐区储存原料如下表。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就B公司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访谈,B公司主要负责人讲目前企业仅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其他工作暂未进行。专家对D公司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进行了访谈,主要负责人就安全责任制落实和管理情况进行说明:我们企业规模小,员工少,尽管产品反应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但我们通过严格管理,死看死守,严格的奖罚制度,近几年未发生死亡事件,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管理较好。安全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后提出的问题如下: A公司 1.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是生产职责。 2.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安全风险清单不清晰。 3.公司总经理安全资格证书超过时限1个月未及时取证。 4.三氯化磷装置未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B公司 1.液氯充装用液体装卸臂未配备液压操纵的紧急脱离系统,不符合《液体装卸臂工程技术要求》(HG/T21608)。 2.制定了动火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单位有效执行。 3.企业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接入DCS系统显示报警,不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要求。 4.仅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不完善。 C公司 1.未建立和发布本公司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加氢反应未设置冷却水流量参数,二氯乙烷检测报警值,操作法中规定25%LEL,DCS中设置H3.382ppm,HH6.772ppm,计量单位不一致。 3.三氯化磷和正丁酯分厂现场专项应急预案中,对现场指挥人员认定不清,对班组人员应急职责未明确。 D公司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没有工会主席安全职责。 2.甲苯卸车泵出入口法兰无静电跨接。 3.重氮化工工艺装置有自动化控制系统,但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 4.硝化工序操作员未有操作资格证。 5.未及时消除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C公司罐区物料储量情况,计算该罐区是几级重大危险源?
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针对评估结果指出4家公司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问题。
根据《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指出这4家企业中搬迁后哪家需要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说明理由。
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指出B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的不足并完善相关内容。
结合D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访谈和专家提出的问题,判定D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落实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要求,列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