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深凹露天铁矿矿体平均厚度120 m,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牙轮钻机穿孔,炮孔直径310 mm。该矿爆破飞石安全距离应为( )m。
某大型露天铁矿将剥离后的黄土和碎石混合散体(约80%为黄土)排至采场西南约3.5 km的山沟排土场。排土场容积8000×10⁴m³,总堆置高度320 m,总边坡角18。,原始地形坡比1:8,覆盖层为黄土软基。2023年1月10日,排土场出现大面积下沉,随后发生滑坡事故,致使28人死亡。该排土场的滑坡形式是( )。
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洪水总量、调洪能力、尾矿库等别及服务年限,经安全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某尾矿库位于东部沿海省份,年均降雨量1820 mm,为山谷型尾矿库,上游式筑坝,设计总坝高180 m,全库容30000×10⁴m³,汇水面积15 km²。下列排洪系统中,适用于该尾矿库的是( )。
B地下金矿属A公司一级子公司,竖井开拓,浅孔留矿法开采,抽出式通风,井巷支护采用密集支架。一、二两个采区同时开采,年产矿石分别为5×10⁴t和6×10⁴t。B矿将一采区采掘工程外包给C矿建公司,二采区采掘工程外包给D矿建公司,爆破作业外包给E爆破公司。C、D、E三家公司均具有相应资质,并在B矿设置了项目部。D、E公司为F集团公司的子公司,F集团公司指定张某同时负责D、E公司驻矿项目部工作。2022年11月8日8时,D公司驻矿项目部维修班长李某带领6人维修二采区二中段运输大巷破损的5号支架和背板。B矿制定了5号支架维修方案,并经该矿总工程师批准,但未向维修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在拆除5号支架时,因其背板无法取下,随即拆除6号支架、取下5号支架背板。在钳工吴某清理顶板浮石、其他人员更换背板时,顶板岩石突然冒落砸中吴某背部,并将相邻4号支架挤向一侧。吴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调查发现:B矿分别与C、D、E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按规定抄送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根据A公司要求,B矿将外包工程全部纳入其安全管理范围,成立了由矿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委员会。C、D公司驻矿项目部配备了通风、机电、地测(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C公司驻矿项目部由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专职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D公司驻矿项目部由1名具有3年井下工作经验的人员专职管理安全生产工作。E公司驻矿项目部也按规定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
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及相关规定,分析该矿巷道维修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矿安[2021]55号),分析该矿外包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该矿维修作业安全管理的改进建议。
某露天铁矿矿区年均降水量2405.5 mm,最大日降水量285.5 mm,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工程地质条件为复杂类型,地层岩性类别多,节理、裂隙和断裂构造较为发育,F1、F5、F6、F7四条主要断层对矿岩构成切割破坏。 矿山采用汽车一公路开拓运输方式,采场上部境界尺寸1390 m×980 m,底部尺寸400 m×130 m,边坡最高标高+2224 m(南东段),露天底标高+1600 m,封闭圈标高+1750 m,矿石开采规模600×10⁴t/a,采剥总量1400×10⁴t/a。台阶高度15 m(靠帮后两个台阶并段),台阶坡面角65°,最终边坡角39.7°~45.5°,截至2022年底+1750 m以上平台均已靠帮,采用微震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最终边坡。设计最终边坡安全平台宽7 m,每隔两个安全平台留设一宽10 m的清扫平台。爆破采用潜孔钻机穿孔,孔径165 mm、孔距5 m、排 距4 m、孔深17.5 m。 最终边坡的+1960 m、+1930 m、+1750 m平台上,均建有贯通式混凝土截洪沟,自流式排水。+1750 m平台以下设计采用移动泵站抽至+1750 m平台排出。 2023年5月16至18日,集团所属矿山企业安全互检时发现:该矿4月份采出原矿55×10⁴t,低品位矿35×10⁴t;低品位矿石临时堆存在采场南东段境界外30 m处,形成长宽高分别为80 m、80 m、40 m的矿堆;边坡微震监测系统于3月初因故障停用至今,期间采用人工观测最终边坡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记录显示水平位移量呈加速变化趋势;+1750 m平台截洪沟局部损毁或淤塞;个别清扫平台局部宽度不足6 m;记录显示边坡检查的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1016),列出该矿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C20223 136号),给出该矿2023年4月应提取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矿安(20223 88号),列出该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列出影响该矿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W县T铁矿尾矿库,设计采用湿式放矿、上游式筑坝,初期坝高20 m、坝底标高+400 m,堆积坝最终标高+560 m,每级子坝高5 m、台阶宽5 m,全库容1700x10⁴m³,+420+455 m、+455~+560 m堆积坝外坡比分别为1:4、1:5。截至2023年6月底,堆积坝顶为+520m,库容为1100X10⁴m³,+420~+455 m、+455~+520 m的堆积坝外坡比分别为1:4.1、1:4.5。 该矿所在地区的汛期为6月至9月。T铁矿委托设计院2023年6月20日完成尾矿库调洪演算,确定了汛期尾矿库警戒水位、警戒水位时最小干滩长度、最小安全超高等安全运行控制参数。 2023年6月29日,W县应急管理局对T铁矿尾矿库检查发现:尾矿库干滩面存在侧坡、扇形坡现象,局部有积水;现场实测浸润线最小埋深,+510 m两个观测点分别为5.5 m、5.7 m,+490 m两个观测点分别为5.1 m、5.3 m;永久排水斜槽排洪系统局部断裂、严重淤堵;有月度尾矿库作业计划;生产运行记录保存期为10年;通往坝项的应急道路局部被泥沙掩埋,车辆不能通行;最近一次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是2018年完成的。 W县应急管理局给T铁矿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书。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尾矿库安全规程》(GB 39496),判定该尾矿库的等别,并说明理由。
根据《尾矿库安全规程》(GB 39496),判断该尾矿库实测浸润线最小埋深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列出该尾矿库存在的事故隐患。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矿安[20223 88号),指出该尾矿库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提出该尾矿库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建议。